除了王氏母子,其他人都吃了碗清水疙瘩汤。
李金贵今个去镇子拿毛线,回来得晚,得知是钱氏做的饭,好一阵心疼,“娘子,你可得小心着点,眼看快要生了。”他筷子划拉几下碗里的清水,哀怨一声,“都怪相公我没本事,真是苦了你了。”
翌日,王氏起床就去上工。
罗氏听着门声起来,见灶屋凉凉的,脸色难看起来。无奈,她只得生火烧饭,想到钱氏昨个受累,她把手伸进坛子里,准备拿两鸡蛋给她补补。可是坛子里是空的,明明里面还有六个鸡蛋,她记得很清楚。
王氏昨个没来灶屋,昨晚的灶屋是她收拾的,若是夜里王氏趁机进来煮蛋,不会不留一点痕迹。今个早上她很早就醒,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
突然,她想起来昨个她进灶屋时瞥了一眼桌子,好像上面有个碗,里面有酱色的汤汁,像极了刚喝完的鸡蛋汤残汁。
此时罗氏心里五味杂全,对于钱氏和王氏,她是差不多看待的。她心里也清楚,钱氏脑瓜子灵活些,心眼子多点。但她一直认为,钱氏再怎么着也不会越过她这当婆婆的去。
可是背着她吃鸡蛋,让她心里不舒服。
梅娘说到钱氏娘仨吃鸡蛋,董梅忍不住道出声:“她的余生也是要凉凉了。”
“什么?”秋菊正巧进门听了去,见董梅像是在跟什么人说话。
“没什么,我是想到了元喜娘。”董梅道,“姜姐姐,分家就那么难吗?”
秋菊点点头,心想若不是李金水留有遗嘱,她董梅也是没法子离开那个家的。
“父母健在是不分家的。”秋菊道,“这也是有很多的原因,像诸多的劳役、赋税等是按户头来分派的。”
所以大部分的儿孙们也都不愿意分家,就像李家,若分成了三个户头,就得按照三个户头上缴赋税,怎么着都不划算。再者,一贯的大家族,上面有爹娘顶着,儿孙们也都习惯了,守在爹娘的羽翼下好生活。
王氏如今也只能是撒手不管,或许还有转机。只要护住了董梅这边的工钱,她也不愁吃穿了。
“你莫不是连着她的事儿也要管?”秋菊道。
“我哪有那本事。”董梅笑道,“自个这一摊子都够呛的。”
“你能帮她存着工钱已是帮了她大忙,其他的就别管了。”秋菊道,都快要生的人了,还闲不住。
“汪汪。”大宝在院子外头叫唤,定是来了什么人,还是不受欢迎的人。
只听青禾道:“您是特意来考我的吗?”
“丫头,你还记得有这事儿,说明没有忘记。”老郎中来了,院子外头一老一小就聊了起来。
秋菊赶忙扶着董梅迎了出去。
老郎中牵着青禾进了院子,“今个我来,主要是为考考这丫头。”
“老先生,咱不能换个法子?”董梅道,这完全是借口,不想帮着她种药材罢了。
“你就这么没有信心?”老郎中说着看了眼小青禾。
还真半点信心也没得。
志明一拐一拐地从屋里出来,老郎看了眼道:“他已经没事了,注点意就行。”
老郎中把药箱子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格格的草药,“丫头,今个要是能全认出这些草药,我这里可是有上好的点心,保准你没吃过。”说完他把点心包袱放在一旁。
“真的?”青禾眼里闪着亮光,凑近点心闻了闻,“真香。”
“汪汪。”大宝不喜老头子,这老头是来抢人的。
“三儿,你好好认。”青莲青柳也围拢过来。
青禾瞅着药格子,一一说出了药名,味道奇特的她还能说些药材特性来。她每说完一种,董梅的心就跟着跳动一下。而老头子白眉下的老眼却是平静得出奇。
青禾认完草药,一把夺过点心包袱,“归我咯。”她小心打开包袱,露出点心盒子,“好漂亮呀。”
董梅见秋菊的眼神定在了点心盒子上,一闪的功夫,她又挪开了视线。
青禾取出一块桂花糕递给董梅,“娘亲,你吃。”
“先给先生吃。”董梅面露尴尬之色。
青禾又乖乖地递给老郎中。
老郎中爽朗大笑起来,“我果然没有看错。”他摸摸青禾的头,“爷爷不吃,玩去吧。”
董梅秋菊对视了一眼,不明白老头的意思,他是怎么看出青禾能有识药的本事,小丫头紧四岁而已。
“既然丫头认出了药,那我就履行承诺,帮你种药材。”老郎中缓缓坐下,似是要促膝长谈的样子。
“不过,我得先收了她当我的徒儿才行。”老郎中意指青禾。
这突如其来的奇怪条件,让董梅有些措手不及,她怔怔地不知道作何回答。倒是梅娘催促她道:“姐姐,快答应啊,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
是好事,可这是青禾的前程,不得先问问她?
“她懂什么,你替她应了就成。”梅娘道,这不用问孩子,父母定了就成。
不行,得孩子点头了才行,她是很民主的。
“先生,这事我得问问孩子,她若是不答应,我也没法子勉强。”董梅理了理思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