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在小石屋当中,回顾了这几年发生的所有大小事件。
自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皇太极也没有做错什么。
他们的铁骑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打蒙古人势如破竹,打朝-鲜也一样很简单。
最开始打大明的时候。
感觉也挺容易。
可忽然间在入关之后,就打不过了。
而且和大明交锋之中,是一年不如一年。
就这。
大明的内部可是连年天灾不断,还能够以一己之力,打败了林丹汗和他们的联手进攻。
“咱们当年入关错了吗?”
阿敏怀疑的问道。
这里除了两名亲兵之外,就只有他和伊勒慎了。
低沉的声音,在石屋当中回响,仿佛一种来自灵魂的问询一般。
“没错,皇上怎么会错,我大清怎么会错,不过是时不待我,大明的火枪,就像是上天赐给大明的一样。”
伊勒慎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火枪大明有,现在他们大清也有。
怪只怪他么只重视骑兵,只重视弓箭,只重视个人的勇武,根本就没有关心过那些被他们俘虏的工匠。
这场战役打到现在,他也弄明白了一点。
就是那种能够从河对岸,发射过来的火箭,到底是谁制造出来的。
刘汉。
一个曾经的小人物。
即便是赐给了奴才的身份,每一天吃的,喝的,也都和真正的奴才差的太远。
不过是工匠。
没有多少人重视。
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大清的手中,落魄的被任何人都可以吆喝来去,动不动就被威胁着说,这件事要是做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时刻都在朝不保夕的恐慌当中生存。
可被李过带着去了大明之后,立刻就脱胎换骨了,火炮不造了,却造出了一种不需要精铁,就能发挥出堪比火炮的火器。
而大清可是最缺少铁矿的。
要是这样的人才,落在大清的手中······
曾经也在大清的手中干过活。
可惜,那都是过去了。
自己眼瞎,错过了大好的人才,能怪的了谁?
“上天也恩赐过咱们大清,可惜的是,咱们没有把握住机会。”
不同的文明和习俗,很难让那些大明遗民融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而他们自己也不会轻易的相信这些大明遗民。
最后闹出来的事端,简直不要太多。
不过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把闹事的全部杀了。
解决不了事,还解决不了人?
在他们认为,能用刀子解决的事情,那就不是个事情,可现在大明正在用火器解决他们。
他们现在就像是曾经跪在地上,求放过一命的大明子民一样。
当年他们不接受求饶,如今的大明也不接受他们的求和,前有因,后有果啊。
“大明不是一直在讲仁义道德的吗?怎么这一次,咱们的求和书信已经递过去了好几封,都没有一点消息?”
伊勒慎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因。
他是知道大明朝堂上的那些大臣想法的,只要给足了面子,天大的麻烦,都不在是麻烦。
阿敏收回了观察大明军阵的视线。
回头目不转睛的看着伊勒慎,直看得伊勒慎心底发毛,才开口说道:“大明现在不讲究这个了,毕竟打劫是要比仁义道德来的实惠。”
入关之后的一战,让他们损失了不少的战马。
可也正是那一次,让大明有了更多的骑兵。
曾经用银子,用粮食,都换不来的战马,就因为打了一仗,全都有了。
还有什么比打仗更能让自己富足的?
阿敏以他们满人的想法,来思考大明的问题,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至于说,为何大明不讲究仁义道德了。
阿敏没有说出原因。
不过伊勒慎猜得出来,被人蹬鼻子上脸的打到了京师脚下,谁会忍得住?
转念一想,似乎大明就在第二年的年底,就还了回来。
当时可没有谁想得到,一直处在防守姿态的大明军队,会忽然趁着天寒地冻的越过辽河,跑到盛京外面的火药厂,放了一把火?
而也正是那一把火,烧掉了大清最后一点可以打造火器的底子。
也是从那时开始,面对大明的火器,就再也没有了任何优势可言。
原本还是有火炮的。
然而上一次在攻打马兰峪的时候,就丢掉了。
若不然,现在防守盛京,还真的可以给大明来几下狠得,虽然最终的效果不是很大。
却也能让大明忌惮大清。
逼急了,大清也是可以还手的,虽然伤亡或许会很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到‘实惠’二字,伊勒慎心中就明白,是他们教会了大明不在讲规矩的。
实际上在第一次偷袭抚顺关的时候。
他们满人已经撕扯下了最后的虚伪。
大明坚持了几十年的规矩,却是不断的在规矩之下失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