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话,引起了高弘图的注意。
凭借着绘画,就进入了学校做先生,这是他想过却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向朝廷反应的。
在高阳县的时候,高弘图就发现,一些孩子在学习背的东西不行的时候,对于绘画,对于乐器,对于下棋等等,不属于主课却是有着超长的天赋。
而这样的孩子,应该也是需要培养的。
这一点,他已经记录在了自己的随笔记录当中。
等着皇上召见他的时候,好提出来。
可现在他发现,朝廷也是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的时政方针,他能够想到的问题,已经有人先一步做了出来。
“老先生,京师周围的小学,已经开始教授绘画了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一点高弘图想要弄明白。
“你这人说的,小学不教这个教什么?从一开始建设小学的时候,就有这门课程的。”
老先生似乎不爽别人质疑他的回话水平,和教师资格。
什么叫开始教了。
明明在建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但有绘画,还有乐曲,当然少不了的下棋也是有的。
虽然都不是主课。
老先生上下打量了一下,正在发怔的高弘图,看着他身上穿着的衣服,和他们京师的人略微的有点不一样,恍然的一拍额头道:“我明白了,你们是外面来的吧。”
“是,我们是从高阳县来的。”
高弘图不清楚老人明白了什么,可还是回答了自己的来处。
“那就难怪了,好多从外面来京师的人都在疑惑,竟是周围的小学,为何会教授这门学科,其实啊,还不是先生们不够多闹得,皇上也想给每一个学校,都安排上琴棋书画,奈何人才不够用啊。”
老人叹息了一声,他的许多老伙计,可看不上他现在做的事情。
总觉得是有辱斯文,掉价。
“不瞒你说,我带着三个年级的班级,不但教绘画,还教书法,下棋和乐器,也就人老了,数算实在是看不进去了,不然我还得好好的琢磨琢磨这点东西。”
听完了这一席话,高弘图沉默了。
眼睛不由的瞟向了他的随笔记录,心中思量着,回到了住处,就找机会把其中的几页给撕了。
自己的想法,如今想来实在是可笑。
天下学问,儒家独占九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掀了桌子,自然就不会极端的把数算抬到九成的位置。
只有多门学科,共同的发展,才符合大明将要来到的盛世。
尽管数算确实很重要。
“先生,先生,车来了。”
高翔在旁边低声的喊道。
“哦,哦,车来了啊,以后有时间了,咱们再聊。”
老人哈哈一笑。
“成,你们几个后生,没看到这么多的行李吗?来搭把手,装车的速度快了,后面的车子不就来的更快了吗。”
老人一挥手,就指挥着站在一旁的几个等车的年轻人。
看其身上的装扮,都是出门务工刚刚回来的,裤腿上的泥土,都还没有抖干净。
人多好干活,没几下就装完了一马车的箱子,高弘图上了马车,高翔却是掏出了一把铜元,也没有仔细的数一数,一股脑的全部都给了几个干活的人。
“你们自己分一下,要是分不平均的话,多出来的就买点东西吃了。”
临了走的时候,还吩咐了一句。
上了马车。
高弘图看着高翔赞赏的道:“做的不错。”
这一句赞赏,让高翔傻乐了好久。
京师外面,还在建着新的住房,随处可见动土的地方。
而进了城门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任何一点老旧的,危险的建筑,整洁的路面,衣冠楚楚的行人。
高弘图看得出来。
这些衣冠楚楚的行人,大多数应该都是以前的穷苦人。
手上的老茧,脸上苦难留下的痕迹,即便是再新的衣服,也遮掩不住生活的伤疤。
可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人。
正在努力的过好每一天,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日子--不用挨饿受冻的日子。
马车走在专用的车道上,在以前,要是高弘图没有记错的话,这样的道路都是给官老爷走的。
老百姓想都不要想。
可现在却变成了马车的专用车道。
无处不在的变化,然高弘图忽然举得,从南京离开时间太慢了,应该早一点就走人。
“袁府到了,诚惠十个铜元。”
十个铜元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够购买五个馒头,算是出行最贵的一种交通工具了。
“给你。”
当然,铜元的购买力还是很高的。
高翔下车之后,刚开始往外面搬东西,就看到了一个老人,身后跟着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带着两个仆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高兄总算是从高阳县走出来了,这些事就留给他们这些人去办,咱们先进去喝杯茶再说其他的。”
老人很是热情的上前拉着高弘图的手。
两人的年纪,差距很大,可两人对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