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数的,可贪婪道了这种地步,大明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时运不济罢了,其实就是弄出名堂了,以当时朝廷的开支,也饿不足够全部换装,而且要是建奴们拿到了大明的火器的话,你猜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崇祯不是小看当时大明的朝堂。
聪明人有,还很多,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大明考虑的。
就连当时的神宗皇帝也在贪财,中官有所进献,都被称为孝顺,更别说底下的人了。
上行下效啊。
你要是不去贪财,那就融入不进朝堂,崇祯看过李邦华的一些隐秘消息,就是因为李邦华奏疏上批评了一点贪财的文章。
就被神宗给调走了。
更不要说是别人了。
可以说,那个年底啊,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贪赃枉法是正事,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
当地崇祯看到这一点消息的时候,心中队伍无语,恨不得去皇陵,把神宗给叫起来,好好的聊一下,是不是应该在神宗的身上,也贪一把。
袁可立不用去猜。
在当时的朝堂之上,真要弄出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不需要多久,就一定会出现在建奴的手中。
而且是崭新的那种。
最后,还会因为出价高,把造枪的工匠,都会卖给建奴。
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人,谁管这些火枪,是不是最后会打在自己的身上。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往回走去。
很快就上了官道。
“水泥是个好东西,当年要是有水泥的话,辽东的建设应该会更快一点。”
袁可立是看到什么说什么。
有太多的话,曾经憋在心里不吐不快,在高阳县的时候和孙承宗没有多少话可说,都是失败者,也就不揭疮疤了。
和高弘图倒是聊得来。
可也是雾里看花,许多东西,都是要过许久,才能够想明白到底有什么用。
就拿水泥来说。
简单实用,道院的研究,也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当时为何就没有人能够想到,石头烧成灰还能够这么用。
“嗯,加快建设,相信往后一两百年,要是没有人能够研究出更好的替代品的话,应该还在使用。”
崇祯可是知道水泥这东西到底应用有多广泛。
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没有出现一种更好的替代品。
也就是在水泥的质量上下功夫罢了。
想要研究出新产品,那真的需要一种科学上的偶然性。
毕竟,材料科学,有时候就得讲运气。
“听说这条路,还是前任内阁首辅他们修建的?”
前任内阁首辅有两位,一个黄立极,一个韩爌,好巧不巧,都修过同一条路。
袁可立唏嘘一阵的问道。
心中想着:要是这两人,能够看到现在大明的模样的话,是不是当时就会安安稳稳的辅佐皇上了?
眼看着,只要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干活,青史留名是板上明摆着的事情。
就是不清楚,这些人现在后不后悔。
“当时还有好多大臣和他们的亲人呢,你要是走京津官道的话,那条路还是福王修的呢。”
崇祯一点都不介意别人知道,一些工程队中都有些什么人。
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人也都是茶余饭后的话头,都是钉在耻辱上面的重要角色。
忽地。
远处传来了一阵钟声。
袁可立脚步一顿,仔细的倾听了一会。
“是机械钟声。”
在机械两个字上面,袁可立加重了语气。
徐光启他是认识的,就是没想到有一天此人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有了这种准确的报时机械钟,所有的时间,就都有了更准确的标准,人们也就不需要抬头看天色,然后算计现在大概是什么时辰了。
省时省力。
简直就是开创性的壮举。
“是机械钟。”
当日,在崇祯离开徐光启的院子之后,徐光启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弄出了一个简单的成品。
然后有经过了众多的人,一起来精简这一器械。
五天时间,就让最原始的机械钟缩小了一半,此时需要的材料,也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最后投产。
那就更容易了。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大范围的普及开,可那也只是迟早的问题。
如今只要有机械钟的地方,衙门的上下班时间,就更准时了。
袁可立只看到了方便实用,暂时还看不到准时这一条件,会产生多严谨的社会秩序。
当然。
崇祯也不知道这一点,只是觉得这东西能够卖上价,还能够让衙门和工厂上下班的人更准时。
内在的社会秩序。
他本就是学渣,只会拿来主义,那会潜心的研究。
就算是想要说出一点道理,也都是似是而非。
也就现在做皇帝久了,磨练出来了一点对整个国家的新看法,改良某些制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