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国维已经找到了如何在冬季来临之前,安置好所有灾民的措施时。
而且这一部分的资金来源,都是一些想要置办工厂这种最能赚钱的产业人垫付的。
而这些商人们的,全部都是来自雍州和冀州,只有衮州没有人做这件事情,当然,这也和当地已经几乎没有了富人有关。
一些人触犯了大明律被送往了工程队。
另外一大批人,带着所有的财富,全部都逃往了南京。
张国维如今在这些商人的心目中,和财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他开口,说那个地方需要建设工厂,都会有数不清的人前来。
毕竟,好位置就那么几个。
而为了产业不出现重叠,让当地的惊奇出现问题,张国维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
从一开始的不明白这么做有什么用。
到如今,已经模糊的察觉出,这样的工厂分布是能够促进当地财富增长的,也就是说税收增长。
合理的规划,比一窝蜂似得,获得的利益更加稳定。
这也是所有的商人们,围着他转的根本原因。
不怕亏本啊。
只要建设好一个工厂,就如同挖开了一座金山,谁不想要?
在西安府和京师脚下,这两个地方,已经最早的做出了榜样,后来者也都赚的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因为钱太多了而被砍头。
消息发出去之后,才过了三天时间。
湖广很快就热闹了。
以前来往的都是物资,和赈灾人员。
现在来往的都是身穿华丽衣裳的商人,乘坐马车暂时来说还是很奢侈的,路段不好走,更重要的是,马车现在都在运送物资,稀少的很。
“张老爷子要忙起来了。”
看完训练新兵之后,孙传庭刚走出军营,就看到了外面拴着的一群马。
还有络绎不绝,进出张国维物资的形形色色的人。
跟着孙传庭一起长见识的秦良玉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部长一直都没闲着,只是最近的许多修路的工程,暂时停了下来,说是要重新规划线路。”
她是真的不懂这个。
“秦部长要是缺钱的话,可以向张老头要一两个建厂的名额。”
他自己在衮州已经建了好几个厂房了,全部都是和棉花技术有关,摊子已经铺的很大,可没有精力再去做别的了。
人才短缺是一个事实。
就是他的夫人张家,全部算上,也不可能把大明的所有工厂都承包了。
“都是为财而来?这地方什么都没有,还等着重建呢?还能让人发财?”
秦良玉抬眼看去,临时的住处很多,虽然很简陋,可还算干净卫生,也是孙传庭和张国维他们要求必须做到的。
她还记得,让所有人勤洗澡,洗手,讲卫生的时候。
可是折腾了很长时间的。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容易,想要改变可就艰难多了。
“不然呢?”
大明的官吏的俸禄,其实已经很高了,可他们这些大臣和将官们,要想过得更好,做生意才是最快的。
前提是要遵守大明律。
不然你赚的再多,也都是官府的,你自已在后只能一无所有。
“这些工厂都是做什么的?”
沉默了一下,秦良玉还是问了出来,她手下也有人需要养活,就拿这一次赈灾来说,能够有足够的粮食。
还是因为上一次离京的时候,皇上送给了她的那些礼物,换来的。
而那些礼物出售之后,换取的金银,可比皇上奖赏的银子都要多好几倍。
所以,对于做生意,她不是很拒绝,能够堂堂正正的赚到钱,谁不开心?
“那要看当地需要什么了,不过目前看来,水泥厂是每一个县城都必须要建设的,不管是修路,还是以后建房都必不可少。”
这样的建设方案,也是最合理,也最快速的。
首先就是住房问题,然后才会连同四通八达的道路,而只有这两样解决了,湖广的建设才有可能结束。
不过只要一想到,整个扬州的范围。
修路倒是很快,就是水系发达,需要架设的桥梁可就很多了。
因此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就是不清楚,朝廷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水泥厂?你们之前建设的那种修路的材料?这种厂子,也是可以让私人修建?”
使用方便,还很坚固的材料,秦良玉瞬间就能够想到几十种军事上的用法,而这样的东西,必须拿在官府的手中才安全啊。
“当然可以了,只要你能够招到制作水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就行,这种东西很讲究技术的,要是质量不合格的话,是卖不出去的。”
水泥厂他们孙家就建设了一个,目前来看,销路简直就是供不应求。
单单的官府的采购,就足够许多人忙碌了。
也就是最近他听说可以允许加班,产量才上涨了一成,而就这一成,已经足够一百亩地,忙碌一年的收益。
“一个水泥厂,建设好之后,需要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