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循环,何愁大明人才不够?
晁刚的脸上也很精彩,他可没有想过,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的解决。
果然皇上说的是对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诸位要是没有异议的话,那就按照袁老的意思去办。”
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崇祯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我这就去通知学院的人,那些已经招进来的人,也都得退钱,并且说明原因。”
好在人不是很多,高桂英只要吩咐下去,还是能够办妥的。
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桂英一刻都不想耽搁,只是想着把百工学院,忽然从一个培养手艺人的地方,突然提升到了一个培养大匠的地方。
高桂英的心里总有点古怪。
到底哪个地方不对经,她现在也是说不清楚了。
崇祯想着以后这样的类似百工学院的需要会有很多,就发现有些东西已经要提上日程了。
对于学校的管理,现在朝廷也只管着小学和中学。
那也是各个县城教谕们的事情。
“你们觉得,以后这样的学院会不会多?要是多起来又该如何管理?是官府插手其中,还是让它们自由的发展?”
崇祯干脆就接着这个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就算解决不了,也得给别人留下一个印象。
也方便后来者讨论这个问题。
袁可立眼睛一亮,各县的学校那么多,以后能够出人才的地方就多,现在虽然看着中学已经是学问最高的地方了。
他知道,皇上手中可是还有着更高层次的教材。
高中,大学的建立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因为皇上品准的私人建立小学,想必以后也会有私人的大学。
要是不加以监管的话,一定会出纰漏的。
谁能保证当中没有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家伙。
“皇上想要做到哪一步?”
袁可立语气沉凝的问道。
要是开放的力度大的话,他都想要然自己家里的儿子,炸锅卖铁的也要建立一所学校。
崇祯也不知道,他能够放权道哪一步。
五千年的文明,让他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总会患得患失,放出去的权利大了的话,自己的控制力度就小了,而且很可能被某些不良用心的人给利用了。
可要是放出去的权利小了的话。
又很可能培养出一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庸才。
思索良久,崇祯才缓缓的决定:“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不参政议政,其他的随意。”
袁可立一怔。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进亦忧退亦忧,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都很明确的道理。
现在却被套上了这种规定。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子,到底有什么用?
毕竟。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这些人可什么都不懂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