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可知道一点,要是自己不做出一点挣扎的话,绝对比在关内,崇祯手下的工程队中更加队伍凄惨。
毕竟在工程队虽然干活,可到底是有吃有喝,下雨,下雪,风暴天气,还是不会被赶出去做工的。
而盛京就不同。
人家管你这么多,只要还能够喘气,那就必须起来做事。
虽然来到这里的时间很短,最多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可看到的,听到的,无不说明此地不是一个好地方。
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活着,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算下来,他们也算是长寿了,每一个人,都多活了“几百岁不等”。
有人看不破其中的奥秘,在恐慌着,可也有人心中知道,这么做只是皇太极下意识的一种决定。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手不知这样的诱惑,从而选择了儒学。
他就不信皇太极看不出其中的好处。
只要皇太极心动了,那么他们就绝对会是最安全的一群人。
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等,虽然被限制在了各自的院子里,可还是有着自己的某些小手段,所以消息的灵通,还是没有多少阻碍。
鲍承先山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清朝初年著名大臣、谋士。鲍承先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命八年(1623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
一开始随着随皇太极攻打喜峰口,败退之后,又随着代善他们一路从高台堡,前屯,一直打破了山海关,进入了大明京师脚下,对明朝京师顺天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最后因为估计错误了大明火枪兵的犀利,从而败北从马兰峪退了回去。
可也以为这一次一路上收服了不少的大明罪臣,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随后又参与反间计诛杀袁崇焕。
让大明的皇帝,和边军不合,从而让他们多获得一点利益。
结果就是崇祯还没有出手,袁崇焕却自己被吓得从宁锦防线上,转移的到了更偏远的皮岛。
看起来是计策成功了,可接下来洪承畴接手了大明的整个防线之后。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清,就跟着难受了。
一次大凌河堡的战役,就打的莽古尔泰缩在广宁不在出城,就很能说明如今大明的强大。
虽然各种策略运用的很熟练,也达到了他自己身的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可这些奴隶还是被皇太极看在了眼中,随后就被收为了文馆。
在随后文院改为内三院,鲍承先被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
他进入文院迟了宁完我、范文程一步,在如今的内三院中的排名也就靠后了一点。
此时忽然接到了宁完我和范文程的书信,不由的一怔。
书信是以一种很特别的形式传递的。
一本唐诗,一窜数字。
这种传递方法,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原本就流传甚久的一种办法,算不上多新奇。
鲍承先看过之后,也给出了一串数字,让送信的人,送回到宁完我他们的手中。
“皇太极,就看你忍不忍得住这样的诱惑了。”
隐秘的屋内,只待了一小会,就走了出来,他们这些汉八旗的人,每时每刻都要在满人的监视之下。
脱离视线的次数,和时间不能太长。
不然就会发出警告,交代这段时间的所有详细的过程,一旦交代的不清不楚,那么就要让皇上亲自评判了。
结果不用多说。
自己在朝堂之上的位置,肯定会被人代替,如今来到盛京的儒生们可是很多的。
别看一个个做事都很脑残。
可要是攻讦起自己人来,手段可是花样百出,而且还会让你心服口服,不服都不行,毕竟人家在大明做大臣的时候,可就是玩这个的。
宁完我和范文程在朝堂之上可是不对付,可下了朝堂,在隐秘的情况下,两人的利益却是一致的。
想要保住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己手中的权利,就要结党营私。
所以挑选一些有能力的同僚,就是他们的一项长期工作。
“鲍承先同意了咱们的要求,不过他说需要再拉进来一人,他觉得罗锦绣不错,我已经认可了。”
范文程心中按照一窜数字,连接起来之后,得到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罗锦绣是以不满崇祯在大明的一连窜政令,联合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借着大明边市贸易的机会,悄悄的带着所有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通过广平的莽古尔泰,来到盛京的。
在来之前总觉得大明这也不对,那也不好。
可来到了盛京才发现,原来大明已经做得不够好了,只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促成皇太极急着攻打大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罗锦绣带来了许多很及时的,关于大明内部的消息。
大明内部一天比一天稳固。
旱灾还在继续,也还在向着全国蔓延,可随着崇祯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