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能臣,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就难了。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适逢乱世,上面得有一个信任自己的皇上,皇上还不能昏庸,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得有自己的判断价值。
而能臣自己还得真的有本事,能够把一摊子的杂事处理好。
身边还得有两三位了解自己的帮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僚,还不能让皇上猜忌他们在拉帮结派。
底下的人倒是无所谓好坏。
毕竟。
这片土地的历史,从来都是告诉所有人,任何的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
当然。
接下来还得有点运气,风调雨顺什么的一定要及时,身边还得有一两位很能打仗的将军。
这么算下来,李长庚觉得难啊。
在治政和领兵方面,他自认为是比不上袁可立的。
没有做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想要这个位置,可能够做的上,和能够做得好,那是两回事。
连续几任内阁首辅,除了把大明弄的一团糟之外。
没有任何的建树。
就是他自己有时候,查看往年首辅的一些做事章程都觉得无语,那是把人的脑子,放在水缸之中泡过之后,才能够想的出来的办法。
或许以前的皇帝能够接受。
李长庚敢拍着胸膛说,要是他按照那种方法处理政务的话,皇上非得让道院的人把他给解肢了不可。
就像看看,心是不是黑得,和狗的差距有多大。
肺是不是也是黑的,和狼的是不是一模一样,然后还要看看脑子里到底进了多少水,敢用这样的方法来糊弄朕。
李长庚有点苦恼。
仿佛治世能臣的名声已经离他远去了,这一辈子是不用想了,还是安安稳稳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别让后辈人臭骂就好。
这么一想。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心中的胸怀立刻就敞开了许多。
用他的想法就是,他自己做不到,却有幸和一群能够做的到的人,推动整个大明兴盛起来。
随即看向崇祯的目光就更加热切了几分。
比起前几任皇帝,显然他遇到的这位更加靠谱,虽然看样子似乎学问不怎么样,连一句像样的诗词都做不出来。
也不对,之前还是有一首诗词的: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就很不错。
崇祯定下了宣府镇的事宜,如今就等着大凌河堡的李过和刘体仁,给出攻略广宁和西平的奏章了。
另外还要等待陆鸿轩他们对于湖广赈灾工作的推进。
孙传庭办事他还是很放心的,接下来就是李定国对整个衮州梳理的情况了。
齐鲁之地的棉花产业是大明现在最需要的,这一点李定国心中也很清楚,如今衮州每一个县城,都有一个工厂。
而水泥厂是必须存在的。
修路的工作从来都是没有尽头,张国维也不过是带人加紧时间,修建了一条主干道,算是把各个县城和州府,都联系了起来。
就这已经对整个衮州的经济,提升了好几倍。
运价下跌,进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更是可以销往其他地方,只有货币流通起来,大明的税收才会更高。
崇祯在心中想着大明的一盘棋局。
能够落子的地方,都已经划归了他能够控制的地方,只等着休养生息两年时间,就算是大明的天灾持续不断。
也不会再有人为了吃不饱饭而饿死人了。
吃不好是自己的问题,可吃不饱就是国家的问题。
这一点崇祯可是在许多时候,都提出过多次的,不能把大明自己的问题,归结道老百姓们的身上。
不负责任不说,还容易引起朝廷,官府和百姓们之间更大的矛盾。
毕竟。
问题不解决,不是它不存在,要是积累的多了,还解决不了的话,崇祯觉得大明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迟早就会有人把大明变成其他的王朝,到那时,还有没有多少人记得大明的样子,估计都得从书中去寻找了。
“近来事务繁忙,大家也都辛苦了。”
崇祯手指放在小册子上,轻轻的敲打着。
“朕决定,给朝堂和道院的人,每人发一张戏票,也算是犒劳犒劳大家。”
发放福利,崇祯一直都在做,从一卷卫生纸,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反正是能够分开打包的,在过节或者大明有了大捷之后,都会发放一点。
不多也是一点心意。
可要是一起算下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给人发戏票还是第一次。
“对了,王盈,你家的戏园子,一次性能够接待多少人?”
在崇祯说起发戏票的时候,王盈就有了不好的预感,果不其然被她给猜中了。
开办戏院不过是为了给那些唱戏的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办法,也好让自己的家里减少一些开支。
要是皇上这种发戏票的做法,多来几次的话。
不用想,就是一个很赚钱的买卖。
只是这样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