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安排好了军务,就回到了他的座位上。
留下了一个讲台,让给了内阁首辅李长庚。
一开始这样的安排,无论是任何一人,都不敢相信的,谁能够让皇上下台?
自古以来都没有这个规定。
在崇祯的坚持之下,李长庚才勉强的答应下来。
此时的李长庚,在去往讲台上的时候,脚步沉重,仿佛背上背着一座大山,吃力的不多用点力气,根本就走不动路。
崇祯看着。
心中暗自思索着,现在只是内阁首辅。
以后有了军部的部长,那么他自己就会解脱出来了,只需要坐在台下,听着台上的人怎么去做就成。
只要当中没有大的错误,就不需要出声纠正。
简单的不得了。
按照他的规划,军部的副部长就是类似于内阁次辅,而部长就是内阁首辅的位置。
相辅相成,他只需要选好部长这个官职上的人即可。
其他与会的人,都在无声无息的秉着呼吸,见证者这一场权利和义务清晰分配的历史时刻。
以前没有过。
估计往后也只能如此的延续下去。
皇权隐于背后,不在是被推到前台的领导一切的那种天子。
相信这一件事情,被传扬出去,不知道多少人会疯狂的彻夜难眠。
特别是那些在工程队伍中的大明罪臣,出走关外的黄立极等人,还有远在南京的那些大臣和官员们。
羡慕,嫉妒,愤恨。
总会扑面而来。
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比李长庚差上多少,只会认为李长庚的运气真好,不但赶上了好时候,也遇到了一位好皇帝。
虽然还会暗中咒骂崇祯混蛋。
可那个就多少有一半是酸味,吃不着只能口头上过瘾了。
毕竟骂皇上是工作,羡慕李长庚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利,却是自己能够有机会拿到,却又失之交臂的荣耀。
没有啰里啰嗦的废话。
按照李长庚看到的那些具体的数据,在台下的时候,就琢磨着怎么开始分配工作。
“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时间紧迫,咱们现在就开始分配工作。”
李长庚一边说着,一边还在注意着台下的崇祯,见到崇祯你满意的点头,就知道这一个开场算是圆满了。
一个个的名字出口。
都是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从衣物到粮食,事无巨细的一一列表了出来。
其中邢氏和巡捕司的的任务最重,一个需要迅速的转运物资,一个要能够迅速的安置好流民。
残破的朝堂。
重要的官员都还没有填满,却已经全部被分配了工作。
每一个接到任务的人,拿着属于自己的文件,就离场出去准备了。
不大一会,整个会议室,能够剩下的人就没有几个。
崇祯没想过权利动员起来的朝堂会有多大的效率,之前用不上,现在却是看出来了。
还是底子太薄。
一旦把朝堂上的人派出去,整个内阁几乎快要空了。
**
高阳县。
孙家府邸。
几个老家伙,做什么事情都没了动力。
都在等着朝廷新出的报刊,以此来了解,最新的消息。
“你儿子对你捐款五千金元赈灾很有意见。”
高弘图有气无力的弓着腰,趴在石桌上,歪着脑袋问道。
“他小子,知道个屁,一辈子没吃过苦,哪见过灾民是什么样子。”
孙承宗本来对自己的儿子能够接手孙家,还转型成功,不但扩大了孙家的财富,也扩大了孙家的影响力。
心中还是很满意的。
可这一次因为赈灾捐款,却闹气了脾气,也就他之前有过领兵打仗的经历,身子骨硬朗着呢。
拿起手边的拐杖,上去就给了几下狠得。
若是不那小子跑得快,非得打断腿不可。
他们三人现在对于崇祯可是佩服的不行,以前捐款,都心里清楚,就是给大明的所有官员送银子。
然后落下一句好话。
真能用在百姓们的身上寥寥无几。
可现在不一样了,每一笔肩宽,人家都有详细的记录,每一次出去的款项,也都说了去处。
一切都明明白白的。
捐款的人心里舒坦,拿到款项的人,也都心存感激。
所以孙承宗才会大笔一挥,拿出五千金元出来,换算成银子,那就是五十万两银子。
不是一个小数目。
也就现在孙家的工厂日进斗金,才能够立刻拿出现金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我是被皇上给影响了,在以前,谁会想到捐款,谁会在乎那些灾民怎么样,只要不扩大范围,引起更得轰动就成。”
袁可立看向京师的方向。
这一天,他路过高阳县衙门的时候,可是看到了不少商人,都在自发的捐款。
是真的资自愿捐款,而且都还是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
比较尴尬的就是,那些捐款的商人们,到了衙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