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崇祯大明> 第二百零一章几时重(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一章几时重(三)(1 / 3)

百姓的麻木,呆滞,李定国见到过不少。

曾经以为司空见惯的场景,是因为这些人不懂礼数,不知道学习学问,只会埋头种地。

于是流传出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怜人不过是没钱罢了,可恨不过是总觉得烂泥扶不上墙。

然而事实又如何呢?

一群被当地官吏驯化了的人,和家养的阿猫阿狗又有什么区别?

没有了希望,就只能日复一日的累死在庄稼地里。

就算有人想要帮助,也会因为曾经被坑过的深刻印象,从而躲得远远地,生怕再被坑上一次。

其它地方这样的事情还不明显,总有一些被饿疯了的人,会拿起锄头杀人。

最近的“闯王”高迎祥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可到了衮州,越是接近齐鲁之地,这里的民风就越是“淳朴”,简直和书本上说的一模一样。

然而当地的官员却是富得流油,百姓却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或许是还没有达到饿死人的程度,毕竟大明几乎各个地方都在闹天灾,衮州暂时还是神奇的风调雨顺。

若是赤地千里,不用想一定就是第二个“闯王”起来了。

而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满清入关之后,遇到的阻碍最小的,就是这片地方。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谁管着不是老爷?

不过是头上换了一片天而已,更何况这片天在他们的印象当中,还没有原来生活的苛刻。

李定国一句知道皇上想的是什么,让孙传庭都是一愣,多少人都在猜测皇上的想法,却没有一个人猜得中。

难道李定国是个例外?

“许多人都知道皇上对儒生的印象不好,于是都觉得皇上是对儒家不顺眼,可你见过皇上废除儒学?算没算过现在朝堂之上学过儒学的人有多少?”

崇祯喜欢用数字来说明问题,现在他的手下大臣们也学会了这一招,清晰明了,还能够一眼看出那个地方出现了错漏。

所以推行起来还是很迅速的。

与之而来的就是算数的应用更加广泛,学不会算账,估计底下的人把你骗了都还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别的地方官员还不清楚是如何办公的。

只有雍州和冀州两地的官员,不但要办公,还要不断的学习算数,免得有时候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都没有办法说的明白。

“废除儒学皇上自己也没有说过,不过看皇上的行事方法,有着哪方面的意思,至于朝堂中的儒生数量。”

孙传庭仔细的想了一想,就他手下的那些新兵,也有许多是本来就懂得读书识字的。

“应该是挺多的吧。”

不想不知道,一想之后,似乎没有别的地方那些儒生们说的那么严重。

“儒学是没错的,只是学儒学的人出了问题,皇上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出了问题的人都揪出来,然后让学术归学术,治政归治政,别再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李定国说的很浅显,看到的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却没有办法说出口。

因为按照皇上这么干下去,读书识字的人多了,那么他们现在的这些官吏,将来就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人了。

到了那个时候,做官就更加的难了。

再想要用一些手段,蒙骗老百姓,就不再容易了,而最好的监督,应该就是整个大明的百姓,而不是吃着皇粮的监察使。

恍然想起了,在大周时期,女皇武则天弄出来的那个匦检制度。

而这种丧心病狂的,把权利下放到百姓手中的制度,随着武则天的去世,就被后来者不断的废除了一干二净。

实在是对所有官吏都不友好的一项制度。

或许,在皇上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就会着手改革这一项措施。

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李定国忽然就没了兴趣再说下去。

只因这一项制度,实行起来,可要比废弃儒学更加让天下的官吏,晚上睡不着觉。

谁也不肯定,自己的黑资料,是不是会被传到皇帝的案头。

“定国?怎么忽然不说话了?”

孙传庭听着听着,身旁的李定国忽然就没声了,自己一连叫了两次,都没有对她有任何回应。

“哦,啊,刚刚忽然想到了自家娘子。”

李定国厚着脸皮,把顾横波先揽到自己的碗里,免得后面再出现一些令人无语的幺蛾子。

孙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庭了解的嘿嘿直笑。

还没有成亲,就开始称呼为娘子了,这些读书人的脸皮可真够厚的。

“笑什么笑?等到这次衮州清理结束,我就立刻回京师去,再也不出来了。”

李定国用其他的事情,掩饰着自己心中的猜测。

毕竟事情太过重大,可不能随便的流传出去。

“就算不圆房,也要先成亲再说其他,到时候我若是看不到你的贺礼,别怪我不讲义气,告诉嫂夫人,你在外面养的又女人。”

李定国突然表现出来的一本正经,让孙传庭心底发毛,特别是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