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是有来有往。
崇祯的办法就没打算和皇太极正经的做生意。
技术的碾压,已经能够让他做到从经济上打击对手,只要皇太极想要他出产的商品,那么就要跟着他的指挥棒走。
不管是去打蒙古,抓去奴隶,还是一口气打到吐鲁番,也都有着他。
能够用别人的手,打击自己潜在的敌人,还不会让这些敌人联合起来在边-境上对大明骚-扰。
他的办法就已经奏效了。
反正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成了固然可喜,不成自己也不损失什么。
反而还得了一些战马和牛羊,何乐不为。
有着一群专业的畜牧大师给他们放牧,怎么看都是一件很换算的事情。
李长庚他们的想法,还没有彻底的转变过来。
完全跟不上崇祯的思路。
“这么说吧,战争有许多种手段,经济也就是说财富,也是战争的一种,开边市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做生意,还可以用经济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崇祯说着,用手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划着线条。
一边是大明,另一边是皇太极。
“只要咱们的商品以高价卖出去,就能收获许多金银,这些都是小问题,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战马和耕牛。”
崇祯口中的金银是小问题,可在大明的所有人眼中这个才是大问题。
能够赚钱,都不当一回事,还有什么才是大事?
李长庚有些糊涂。
“当然这些都要大明有足够的武力,保证其公平性和不被人打劫才能够持续下去,现在大凌河堡的军势已经成型,皇太极他们不来攻打便罢了,只要有想法,就绝对进不了宁锦防线。”
崇祯指出最前沿的阵地,在建奴们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火力炮群的时候,想要攻打拥有火枪兵防守的城池,那就是说笑。
除非守城的将领,脑子进水了。
“皮毛和人参都是有数的,只要持续个半年的时间,建奴们就得想办法创收,而最快速的创收莫过于抢劫,这个是他们的老本行,抢劫大明是不要想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横向发展,比如越过横海,再向西进军就是瀚海了,到时候大明需要的奴隶也会有人亲自送上门来。”
很直观的一副图画,简单的就勾勒出了整个辽东的局势,那就是在开边市之后,建奴们的扩张方向。
看起来建奴的地盘是大了很多倍。
可他们的人少啊。
能够占领的地方有限,长此以往不断的在战争中消耗下去。
人口就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只需要前去占领就是了。
以前李长庚总是听皇上念叨着经济战,还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此时终于有了一点真切的体会。
心中暗道:难怪当年秦朝能够一扫六合,不单单的军力强盛,就连经济也在人家吕不韦的算计之下。
两个方向都出了问题,其余六国想不输都困难。
而对于商人的危害,他心里也就更加多了一层的顾忌。
士农工商,商人本就是排在最后一位,这么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皇上圣明,建奴们要想不坐以待毙,就只能按照皇上规划的方向去走,只是臣不明白,咱们要这么多的奴隶干什么?”
现在大明的粮食,自己用都很吃紧,也就是多了土豆和红薯,才勉强能够让所有人吃饱肚子。
在干旱地方推广的玉米,也才刚刚实施,想要看到效果,还得到了丰收的时节才行。
奴隶买了回来,还是要给吃给喝的,而且奴隶能够做成的事情,大明的百姓也能够做成,现在到处都是出门务工的百姓。
不但有活干,还能够拿到钱,本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奴隶进来之后,不是要抢了大明百姓的饭碗吗?
“许多危险的活,比如:开矿,挖隧道,总不可能让咱们自己人去干吧?大明的百姓死伤一位,就是一个家庭的绝望,难道你不觉得残忍了一些吗?”
崇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有些冷漠,似乎那些奴隶的死活他完全不在意,皇上在意的也只有大明的百姓。
其他的仿若牛马,没了继续购买就成。
李长庚和杨爱直愣愣的看着崇祯,他们的儒学告诉他们这件事情是不对的,可李长庚想到上一次在西安府的冷遇。
心中就明白。
在皇上的眼中,大明的百姓比外族人金贵。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哪怕这些外族人,已经承认了华夏,认为自己也是华夏的一部分,也无法改变他们不是汉人这一个事实。
皇上只是汉人的皇上。
别人的死活,和他无关。
杨爱想要说一点自己的看法,然而看了一眼紧闭着嘴巴的李长庚,就明白大明的内阁首辅都默认的事实。
她一个小女子,什么都不是掺和的什么劲。
**
京师和天津卫之间的道路,业已经修建完毕。
来往的车队也跟着增加了不少,对于物流转运的事务,邢氏操办的很仔细。
有些人真的是有天赋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