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洪承畴的评价很高。
可以说在整个大明,能够在战争指挥上面,没有人比他更优秀了,即便有也是相差不大。
缺点就是,容易忽略军法。
而使用军法的时候,却又忘了仁义道德。
虽然在军队讲仁义道德很虚伪,也很没劲,可一支军队的强大,总是需要一个信仰来凝聚军魂的。
“你读的兵法很多,不知道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晁刚忽然问了一个和洪承畴不相干的问题。
每个人读兵法的感悟都不同,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可只有真正读进去之后,才能够发现,兵法上领兵的要诀就是赏罚分明,军纪严整。
只要做到这两样,士兵们的身后就有了保障,一支军队也才能够敢战。
而军纪严整则是为了进入军魂最准备,一个军纪懒散的队伍,怎么也不可能凝聚出战无不胜的军魂吧。
洪承畴许多时候还是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赏罚士兵,虽然军饷不能够克扣,可在其他的地方还是能够做出一些调整的。
至于军纪,据晁刚所知,懒散倒不至于。
可同样的一剑违纪的事情,最出来,为何倒霉的总是看着不顺眼的士兵?
一次两次倒罢了。
可一直下去,这一支军队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上战场打仗是要死人的,万一其中一位士兵怀恨在心误了大事怎么办?
不是每一个人心中都装着国家大义的。
而且国家大义也不是天生就有的,那需要许多时间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够成就。
那时军法部的人还专门写了奏章给崇祯说起了这些事情,而崇祯则是压了下来,就想着给洪承畴一个改过的机会。
人无完人崇祯是明白的,只是不要搞得乌烟瘴气。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洪承畴按照自己的理解,背起了孙子兵法。
“别给我扯这个,现在皇上所有的队伍之中,就是你的军队不够纯粹了,你得要明白,军队是要打仗的,不是给自家人找一个铁饭碗混吃等死的,要是有本事也就罢了,可没本事害得可就不是一支军队,还有整个大明。”
晁刚说的很严重,他是知道皇上只给洪承畴两次机会,要是这两次机会都错过了,那么以后在想上一步就难了。
别的地方都可以糊弄人,唯独军队不可以。
看过蓟通两地的百姓有多惨,就能够明白,军队的重要性。
当时若不是火枪兵厉害,京师附近死的人可就不止这么一点了。
“若想家里人富贵可以,皇上也开了金口允许咱们经商,光明正大的经商,若想做官也可以,你要能够做事,皇上一样会用,可就是不能把军队给祸害了,收起你的儒家那一套手段。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以,可升天的鸡,也还是鸡,你不能把它弄得比人还要高贵。”
以前是洪承畴指点晁刚,现在才几年?
晁刚就开始给洪承畴指路了。
洪承畴半张着嘴,他所猜测的,和心中以为的,全部没有和皇上的想法对上号。
自己落选衮州的总指挥,不是自己的本事不够,而是不能够公平的对待士卒。
他还能够想到,衮州那块地方士子的力量可是很大的,自己真的一头扎进去,还能不能不占一身泥的出来,都是两说。
这么一想的话,似乎皇上还是在保他。
而且最近自己拿到了冀州的军权,上门的外地人也多了一些,都是曾经的同窗好友,也有一些沾亲带故的人。
可都没有几个能够做事的,都想着的是怎么才能够瞬间发大财。
更有甚者还想和建奴走-私货物。
还好被他发现狠狠地处理了一批,要不然现在想来,一切都在皇上的眼中,哪有半分侥幸可言。
“用皇上的话说,我是给飘了。”
洪承畴发现了原因,立刻就审视自身,做到他们这一步的将官,就没有一个蠢蛋。
“人要是飞黄腾达了,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实际上全部都是错觉。”
洪承畴苦笑的说道。
好在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有铸成大错,还有悔改的余地。
随即诚心正意的对着晁刚行了一礼道:“多谢老弟指点迷津,要不然我都快要钻进牛角尖了。”
不管皇上说的是真假。
他自己也看出了自己的行事作风,还是那种老旧的思想在作祟。
已经是新朝新皇了,所有的制度和军法,就已经全部修改了一遍,可不能再用老办法来看待新问题了。
而且别的将军都报上了自己上手的人才,只有他的最少。
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他想着压一压,想要把最好的机会,给他最看重的人,可看中的那些人确实有些不争气。
想到皇上烛照万里,自己干的那些臭事简直没脸看。
回去之后,就决定把那些人才,都送去皇家军事学院深造一番。
“骆指挥使也不要把皇上的训斥不当回事,皇上不介意咱们最臣子的聪明,可皇上要的是咱们的大聪明,小聪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