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因此而引发的后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与此同时。
早到了一两日的晁刚,也已经通过了望远镜,看到了远处带队的莽古尔泰。
“少将军,敌人是从义州过来的,看样子是想要渡过大凌河,然后斜插进来切断大凌河堡和锦州的联系。”
卫薄厚带领着参谋们,已经能够通过人数的多少,可敌人行军的方向,估计出了好几种图谋。
而切断锦州和大凌河堡是最有价值,也最容易实现的最后个用兵之法。
只要成功,大凌河堡就是孤悬在外了。
一点补给不足,很容易引起士兵的哗变,最后被轻易的拿下。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满清之中有用兵大家啊。”
听了卫薄厚的分析,朝刚不得不叹息一声。
大明的人口可是建奴的十几倍还多,却偏偏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也不知道那些儒生们知道现在大明军队的状况。会不会羞愧难当。
若口众多的大明,没有多少这种人才,才几十万的建奴,却又了这种领兵大将,若不是现在大明的火器还能占据上风。
晁刚实在想不出,一旦开战大明的出路在哪里。
不过一想到,皇上建立的参谋体系,是不是早已经预见了这种事情发生,不得不为之才做出的选择?
“建奴人多势众,通知下面,立刻进入备战之中。”
晁刚只恍惚了一下,就立刻下了命令,虽然敌人还很远,可自己的准备也要做好,都是新兵,只有做好了万全之策,才能够不慌乱出错。
“是。”
卫薄厚领命。
瞬间平静的大凌河堡,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环节。
有人临阵擦枪,也有人有些慌乱的检查身上带着的弹药顺不顺手。
当然也有人心态很好,毕竟听过了晁刚的光荣事迹,对于自己能够在晁刚的带领下大胜仗,那是一点都不害怕。
尽管也会死人,可为了搏一个前程,没多人会在乎,到时候死的那个人会不会是自己。
莽古尔泰带着他的骑兵跨过了大凌河。
他没有想着分兵,而是要用绝大的优势,切断锦州和大凌河堡前后的联系。
他最清湖一点,人在孤立的时候,是最容易造成恐慌的。
而且还能因此引出城内的士兵,对他进行突击。
可要明白一点,在关外,可不是在关内。
宽广的视野和场地,能够保证他的骑兵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毕竟战马跑起来的速度,可不会被步兵给追上,一旦有什么危险,立刻就能奔跑起来跑出险境。
只是有一点是让他最难受的。
若没有食物的补给,是不可能做到这件事情的。
所以现在要比拼的就是,谁更能沉住气,当然相对来说,大明还是很有优势的,只要躲在城中。
凭借着足够的粮草,绝对是要比他们在外面的坚持的时间更久。
“还真被你说中了。”
多铎小声的想着多尔衮说着自己的看法,其实他的意思就是,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咱们带着的粮草根本不足,现在也不是咱们满人进攻的最好时机,我估计这场战役时间应该不会太久。”
多尔衮偷偷摸摸的回了一句,失去了天时地利,即便是任何也没有在他们的身上。
这种仗要是能够打起来,肯定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其他的东西。
多尔衮很聪明,可到底年岁小,军功不足,也没办法知道更多的消息。
“他们就不怕,万一陷入了大明的陷阱怎么办?只要有一支骑兵出来骚扰,仗根本就打不下去。”
多铎小声的嘀咕着。
而且他可是听说了,在关内可是失去了不少战马,大明现在可不缺骑兵,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刚巧能够遇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觉得,这次战役,应该只是一个试探,试探大明的虚实。”
多尔衮说的,其实就是莽古尔泰心中所想。
在出来的时候,皇太极和代善可是亲自给了他交代的。
千万保住手下的兵力,若是事不可为,立刻撤退,不要想着能够在大明身上吃到肉。
时间越久,皇太极他们就越是发现,现在的大明似乎变了。
变得不好说话不说,还多了一些侵略性。
他们估计着要不是大明的内部有什么隐患,说不得现在辽东已经响起了枪声。
“先休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开始攻打大凌河堡。”
随着莽古尔泰的军令传下,正蓝旗中的所有骑兵,都熟练的检查着身上的水囊和干粮,然后就骑在马上进行着体力的补充。
一场战役随时就会开始。
晁刚站在城头上,瞧着面前的一排排骑兵,黑压压的一片,比之他在京师脚下,面对杜度的骑兵更加精锐。
这种精锐不但表现在骑兵的精气神上面,还在于这些骑兵身上的兵器和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