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大明火枪的那种威力,而且炸膛的居多。
已经让他们好多勇士被炸得残废了。
两人又谈论了一些其他的琐碎事情,双方才分开。
接下来戴承恩要见的就是大清汉人中,最受皇太极宠信的宁完我。
自那一次在朝会上,宁完我完善了大清的政务机构,立刻就把黄立极给比了下去,从而成为了汉臣中的第一人。
温体仁,周延儒,傅木魁等等几乎所有的叛臣,都蜂拥而至。
只有黄立极一人落寞的被边缘化,若不是皇太极需要一个千金买来的马骨头,黄立极很可能也是众多奴隶中的一员了。
没有价值的人,皇太极凭什么花费大代价养着吃闲饭。
然而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可以见面机会。
“别想了,哪怕你三顾茅庐,人家现在都不会稀罕你一个袁崇焕身边的小军师。”
拐角处黄立极摇着一柄羽毛扇,到了辽东大清的地方,他也要投其所好,既然整个满人都喜欢读三国,他自然也就要装成诸葛亮的样子。
而这种风气,从他开始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只要是大明的那些叛臣,几乎手上都是人手一把羽毛扇。
若是诸葛亮有在天之灵的话,一定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喷死这一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混蛋。
免得沾污了他的美名。
“那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见到大清的皇上?”
戴承恩在碰壁几次之后,就已经有些病急乱投医了,若是事情办不成,那么夹在大明和大清之间的他们,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从没有这一次这么后悔过,为何要放这些混账玩意,越过宁锦防线呢。
“什么办法都不好使,除非你身上有更大的价值。”
黄立极是深有体会,这里的人可不管你的之乎者也,论语中庸。
戴承恩有什么价值?
和大明近乎失去联系,对中原的消息,也是直到的很模糊,就连现在他们还统领的士兵,都在一块块的新钱币的饷银下,彻底的倒向了大明。
时间要是拖得就一些,宁锦防线就要换人了。
“哼!你要是有机会见到皇太极,就告诉他,若是他不能帮我家总督渡过难关,那么大明就会重新换人接管拐外辽东,到时候,大清面对的就是大明的火枪兵了。”
戴承恩也不想在磨蹭下去,干脆把话挑明。
看看大清是想要面对袁崇焕,还是重新派来的大明武官。
说完戴承恩就回到了他的住处,他只需要等一晚上,若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就要做好彻底倒向崇祯的准备。
黄立极诡异的一笑。
他的谋划很简单,就是要让皇太极记住他这个人,而最简答的办法则是,像三国演义之中的蜀中法正他们一样。
作为一个能够拿到巨大好处的带-路-党。
只要大清的地盘扩大,总是需要他们这些文人前去治理的。
到时候还是一身官身。
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在大清,似乎都没什么分别。
此时的袁崇焕,刚好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一个愿意投靠皇太极,却总是找不到门路,一个也想要拿着这一份礼物,加深皇太极对他的印象。
毕竟那一次在大清的朝堂之上,他的表现真的糟糕了一些。
黄立极的想法很好。
当天他就见到了皇太极。
此时的皇太极,已经能够像正常人在院子里散步了。
“你说的这些我以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太极的回答很平淡,这让自以为能够拿到一份功劳的黄立极,内心分外难受,他不敢去问为什么。
还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而像他这样做过大明内阁首辅的人,还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找错误的经历,在以前即便他提出的设想和办法,最后证明是错的。
那也是皇上的错误。
而且他们也能联合起来让皇上深刻的认识到,就是皇上不够仁德,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换了一片儒生贫瘠的地方,却发现做什么事情,都很憋屈。
怏怏的回到了住处,也没有心情去见戴承恩讨论后续的问题。
“皇上是发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
隐藏在院子里面的代善,走了出来问道。
“袁崇焕要是在锦州,确实对大清有好处,可他错就错在,错过了最好的投靠机会。”
皇太极在宁锦那一片地方和,也是有着不少的探子的。
从秘密获得的消息中,有一个消息很重要,就是从大明来的后勤部。
人数虽然稀少,可装备精良,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带着粮饷来,收买人心并不一定是收买的那些总督官员。
还有可能是那些士兵。
从成本来说,收买士兵的花费更大,可从效果来说,士兵没办法更换,可总督之类的官员随时都可以替换掉。
这不是他自己能够想到的。
而说给他听的那个人就是宁完我,顺便还推荐了另外一人鲍承先。
鲍承先原是明朝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