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崇祯大明> 第二十七章衡阳雁去无留意(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衡阳雁去无留意(一)(2 / 3)

还会让这些人活着,说是创造什么剩余价值。

而一旁陪着的张嫣,却忽然有些羡慕起来周皇后了,觉得这才是一个皇后该有的样子,而那些被大臣们纳谏说要三从四德,不干涉朝政的说法,在她现在看来,就是只有一句话。

“我们做臣子的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你一个女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唠唠叨叨的,最好也劝着皇上别管的太严厉。”

虽然实情,大概真的就是这样,却总有许多人看不透。

**

皇太极骑在马上,看着长城之内的风光。

此时已是十月底了,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东西,可对于中原大地向往,让他看得特别仔细。

“大好河山啊,怎么就让哪些汉人们给占了,反而让勇敢的满人躲在寒冷的辽东忍饥挨饿。”

此时意气风发的皇太极,根本就没有一点在宁锦防线之下的狼狈。

贝勒济尔哈朗是和皇太极一路,对于龙井关的战斗,可以说是一战而下,比大蒙古人还要容易的多。

只是当前来看,收获并不是很多。

奴隶太少,物资也不足以他们过一个不挨饿的冬天。

不过随着洪山口,大安口等多个地方突破,队伍壮大之后,也不是不可以劫掠一番大明的京畿之地。

“陛下这一次可是神机妙算,先祖都没有做到的伟业,咱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了。”

贝勒济尔哈朗还是不习惯用汉人的方式来称呼皇太极,本来两人的地位也只差一点,可称呼上的变化,总觉得自己矮了一头。

贝勒济尔哈朗是满洲镶蓝旗人,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累封和硕郑亲王。

此时是皇太极手下的四大亲王之一。

“哈哈,说的不错,这一次咱们就去吓唬一下大明的小皇帝,看能不能弄到一笔财物过冬。”

皇太极没想着真的能够打下京城。

毕竟满人太少,带着的物资也不足以长期的战斗。

“咱们是等一等岳讬、杜度、萨哈廉他们,还是现在就去攻打喜峰口?”

贝勒济尔哈朗问道,进了关内,山路却是不太好走,比不上辽东的平原开阔,能够让骏马奔驰起来。

“为了稳妥,还是等一下他们吧,咱们的斥候还是比汉人的厉害,相信这里的消息,还未曾泄露出去。”

自信就是一场场的胜仗打出来的,皇太极现在就很自信。

孙传庭就在蓟州遵化逗留。

摆平了蓟州兵变,也给蓟州换了官员,还没来的及喘口气,前去西安府和城镇会合,就接到了新的情报。

而且是三封来自不同方向的情报,可说的也只有一件事情。

“满人入关了,走的路线是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那一带。”

其中一封来自京城内阁,一封来自西安府崇祯,另一封来自喜峰口关。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

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喜峰口即松亭关”存误,后面有论述。),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

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询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

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

“蓟镇的那些人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容易就被人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破了进来?”

孙传庭知道事态严重,只要建奴突破了喜峰口,就能从遵化到蓟门、从蓟门到三河、最后是通州,然后直抵京师城下。

三十日,兵临遵化城下。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300里。

“立刻召集手下,带上干粮和屋子,向喜峰口进军。”

他没想着继续支援洪山口,那些地方,从时间上来看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死守喜峰口,然后等待援军。

另一边的洪承畴,比孙传庭接到的消息更早,做出的决定也都是一样。

而从西安府出发的卢象升也是差不多的选择。

在这些名将的眼中,一场战争,从时间和地理位置上,能够推导出来的决战方向,大概也只有这么几个。

只需找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一种,就大概相差不远了。

而在这一刻,边军的那些将领们,一个个的仿佛都有了默契一般,都在观望。

对于新皇崇祯在西安府鼓捣出来的事情,只要消息灵通,都有过耳闻。

想要保住自己的官职和财富,就得保持大明整个朝堂从上到下的利益。

可现在崇祯要打破这种看起来很坚固的诉求,自然就会遇到一些阻力。

边军的糜烂是大明朝所有大臣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