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这份心情不错,但是吕熙能干吗!
他也舍不得这么一个大宝贝啊。
“公达,废话就别说了,谁有错谁来担当。”
“和你有什么关系?”
吕呵呵地请他请他落座,这边亲手为他斟茶。
荀攸也是坦然消受了。
“大君,这杯茶臣知道自己受得。”
“但是仅此一次。”
“你啊。”
吕熙无奈一笑,点头了。
“喝茶!”
荀攸端着杯子抿了一口,那茶的味道都不一样。
这是一定的也不看看谁在帮他倒啊。
他喝得已经已经不是茶了,是尊重和身份!
“公达,我请令君帮忙的事情你一定也知道吧?”
吕熙问道。
荀攸没有隐瞒直接点头了:“大君,您做的很多。”
“其实这件事臣也一直在想,虽然臣多年不在朝中,但有些事情还是一直关注的。”
吕熙就知道肯定是这样的。
相比于荀彧而言,他脑袋里面考虑的就更为灵活一些,并且荀攸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如此。
当吕熙见给自己的诉求告诉给他之后,荀攸的反应特别有趣。
他竟然乐了且乐得都快都快上不来气了。
吕熙还真怕他一
下子没缓过来,再把自己给笑死。
“你,至于吗?”
荀攸点点头:“大君恕罪。”
“臣之所以如此失态狂笑,主要是臣没想到我竟然猜到了您的心思。”
原来当荀彧把吕熙要提拔司马懿的事情告诉给他之后,荀攸当时就判断出来,对司马懿的擢拔不会止步于此。
理由就是司马懿本身的能力,还有吕熙所思量的那些利弊权衡。
要么不做,要么做就做到底,这是吕熙一贯的风格。
当今朝廷上,的确需要一个年轻辈分得出来,承受一切重担,按照荀攸的估计,对马懿的考核考核应该在两年之内。
要是他能高分毕业,那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如果不能那就对不起,回家抱孩子算了。
这一点,也和吕熙的心思不谋而合。
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吕熙所幸也就直接起来。
当他提出要荀攸举荐司马懿的时候,回答得特别特别干脆。
“当然可以!”
“不过大君,臣虽然可以这么做,可是您之后要如何处置臣呢?”
这点吕熙还真没想过。
荀攸却有自己的见解。
“大君,其实举荐司马懿任何人都可以,您只要顺水推舟就行了。”
“关键
在于举荐的人,很重要。”
“这个人一定要说话有些分量,而且和您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太过密切,如奉孝、志才他们就不行,因为他们是绝对不会和您之间发生矛盾的。”
“你的意思是这一次举荐还要出现争吵?”
荀攸点点头:“非但是争吵,最关键的是一定要逼着您同意。”
“而后您顺势接纳了司马懿的同时,也得将那个人处以严惩。”
“……”
吕熙明白,只是他的权衡之策,但问题在于如何惩治。
轻了,唬不住人,对外也很难令人相信。
可要是太严重了,对于举荐者也是不公平的。
这个分寸特别难以控制。
攸笑得更灿笑得更灿烂了,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大君,臣插一句话,您日后是不是要和匈人开战?”
“没错。”
吕熙重重点头:“这条国策我从来也没隐瞒过,虽然你和令君都不在权力中心,但也是知道的。”
当时下达这份国策准则的时候,吕熙特意签署了一道范围扩大函,就是专门为了给如荀彧荀攸这样,有能力有地位,但是却不在权力中心的官员准备的。
当官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实都明白,有时候贬谪,
就是提升,提升不见得就不是贬谪。
一切都要从国家利益出发。
荀攸他们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吕熙才会那么做,毕竟日后国策的执行中,少不得就要他们其中某些人出来帮忙。
得到肯定地答复答复之后,荀攸继续道:“那么臣所想的就没错了。”
“臣下有一个策略,在您接受了司马懿之后,可以将那个举荐人贬谪到汉与匈人之间的空地上,让他去做生意。”
“一来刺探对方的实力,二来也可以帮助您逐步完成计划。”
“吸引他们,还不要让他们生疑,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寻常人是肯定做不到的。”
说到这里,荀攸不免一声长叹:“大君,其实最好的结果是能有一位苏武样的人,打入到匈人腹地去,到时候朝廷就可以对他们的实力了如指掌,随时更新情报。”
“可是这一点对执行者的要求就太高了,包括臣在内,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到。”
“所以咱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荀话说得相当相当走心,吕熙也很受感动。
他这么讲不但坦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