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我们老多了,三十几岁没有他了。”他都三十五岁了,这就是生孩子早的好处,儿子二十岁了,他才三十八岁,打扮打扮还挺年轻的。
苏老大气的颤抖,这两人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讽刺一遍他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又嘲讽一遍他老了不中用了,真是岂有此理。
苏老大的愤怒苏爸爸一点都没看在眼里,走出这个小村子,他的眼界也宽阔了不少,不至于一点长进都没有。
苏爸爸看着气的半死的苏老大,没忍住摸了把自己的脸,他女儿就喜欢,从小喜欢漂亮的,就算长大了也没变。
蒋建平的帮腔,苏秀英不乐意了,既然他们的事情解决了,那为什么还要帮着苏老二呢?他没有看到他脸上的伤痕吗?
何必多管闲事,以她来说就应该让苏老二全部给出了,让他一天天不管好自己的妻子儿女,欺负她这个妹妹,他到底还是不是她的二哥了?居然会向着外人而不向着她这个妹子。
“建平,二哥可是红军的亲叔叔呢,怎么能少呢?少了那不是让人说二哥这个做叔叔的小气吗?”
“二哥,要我说,你可别再推辞了,你看看你一家子都是土里刨食的,这要是红军好了,以后说不定还能给你们谁找份工作呢,提前投资不亏呢。”
“闭嘴。”
“我是亲二叔,那你就不是亲姑姑了。”
蒋建平跟苏爸爸一前一后怼向废话特别多的苏秀英。
被丈夫一呵斥,苏秀英委屈极了,捂着脸嘤嘤嘤的哭了起来。
但在这一屋子,却没有一个人去哄一下她,或者去安慰一下她,就连苏晓云也是躲得远远的。
她发现,从二叔一家分出去之后,她就失宠了。
以往都是打骂苏甜,指使苏甜干活的,现在虽然不打骂她,但是指使她干活却一点都没有少,不管是吃的穿的,父母先想到的永远是哥哥,却不是她了。
“不管如何,你这个做叔叔的,也不能一点都不帮衬吧。”
“我咋帮?”要钱没有,有钱他还不如去买间房子,把妻儿都带镇子上去生活,好远离他们。
“老二,你不能这么绝情啊...”
“你们倒是有情,那给我资助个千儿八百的呗。”
苏爸爸不为所动,苏老头没有办法,他是真想念老婆子,如果老婆子在,一定会让老二能拿出钱来的。
“天晚了,我该回去了,啥时候办酒了,你们想让我们一家去了,那就通知一声,不想看到我们了,那就别吱声。”他还真不想来。
“建平有时间了过去坐坐,我就先回去了。”家里屋子不够,他就不邀请蒋建平过去了。
“正好,我也该走了,明天还得上班。”蒋建平起身,给苏老头打了个招呼,不顾苏老头跟苏老大的留宿,直接离开了,至于妻子,她爱回不回,今天着急慌忙请假来找二哥家晦气别以为他不知道。
娘家的事,她一个出嫁女,能不能少掺和?
...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号,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星期五,*务院下发政策,一个可以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甚至是为华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恢复高考制度,不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苏老头时时刻刻在想着让苏爸爸拿出钱给苏红军娶妻子,可这件事还没有解决,却等来了恢复高考的好消息。
凡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自愿报名……
不管是知青,还是社员,都在拼了命的学习,如海绵般的疯狂吸收,高考,大学,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能不能扶摇直上离开这里,那就要看他们的努力了。
日子越发接近,苏甜愈发没有半点淡定,她以为这是架空时代会不一样,就怕没有高考这回事,没想到在她焦虑不安时,大队长去公社试探粉条加工厂这件事时,回来就带来了这么个好消息,广播报纸飞向华国各个角落。
而苏甜却一反常态的上山下河,一点都没有碰书本,搞得苏启都迷茫了,而一直等苏红军捧着彩礼来娶她的胡爱华着急了,她可是知道苏红军是高中毕业的,这政策都下了了,在不嫁给苏红军,要是苏红军考上大学走了怎么办。
忍无可忍直接跑去找胡伟,希望她爸可以稍微理解一下她,却被胡伟一口回绝,在他看来女儿跟苏红军断了更好。
心里也失望女儿一搬去外婆家就不在乎他这个父亲了。
胡爱华无法,向赵海霞哭诉,赵海霞直接先斩后奏,让苏红军请媒婆上她娘家提亲,至于彩礼,只要他们小两口好,他们亲家好着,意思意思就好,六百块钱,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就好。
苏红军听到高考恢复并没有跟其他人一般高兴,因为他出学好多年,他真没有信心能考上大学,而他唯一能抓住的机会,就是可以娶了胡爱华,让胡伟提携。
等来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