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和祝氏都很是支持。
只是秦氏说:“盈儿,我也认识你二哥的几个同窗,就在府城。当然,他们也是认识顾荣栋的。要不,我就找他们之中的谁,帮忙打探消息?”
顾盈盈一听,赶紧摆手说道:
“不可。”
在她看来,不管是二哥,还是顾荣栋,都是被捐资修建书院的许涣,给逐出来的。
仍还在锦霞书院里求学的学子们,特别是住在港口附近的一些人,怕是早已听说,顾荣栋在从大牢里出来之后,又为一歌女着迷了的事。
但凡是有点上进心的学子,谁还愿意待见顾荣栋?
只怕一见到他,都恨不得离他远远儿的,免得被人误会,自个儿跟顾荣栋那种吃软饭的,是同一类人。
也太丢人了不是?
顾盈盈决定,请孙莺帮忙找个人去打听。
“我看,找顾荣栋和二哥的哪位同窗,还不如就找个在府衙里当差,或者是认识哪位在衙门当差的人。这般,想知道在最近这几天,发生在府衙里的一些事,再容易不过。就我所知道的,孙莺都认识一位在府衙当差的。我想请她相助。”
秦氏听了后,就陪着顾盈盈去搭乘牛车,前往靖安城,找孙莺去了。
在见到了孙莺后,顾盈盈说明了来意。
“我也知道,你家开粮铺,少不了要跟那些衙差们打交道。无论你请谁来帮我打探消息,都不会太顺利。”
皇上让人送来的面粉,在送到了锦霞州之后,就被颜知府暗中让人给拦下了。其中一部分,拿到府城和县城的,各大粮铺,让那些掌柜的给卖掉了。
还有一部分,可能被人送到府衙了。
孙莺他们这些开粮铺的,都是花了不少银两,才买的那些面粉。这个价格,不管是否公道,他们都只有接受的份儿,却是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她是考虑到了这些原因,才对孙莺说,请她相助,有点令她感到为难。
“但是,除了你,我也不好求别人帮我了。”顾盈盈期盼的眼神看着孙莺,说道。
原主和孙莺之间,虽没有太深的情谊,却也没因为闹什么矛盾,而红过脸。在她上次来见了孙莺,和她聊过了之后,能感受到,她是个真诚的人。
所以很是信任孙莺。
若是去求别人相助,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是难以找到这么可靠的。
孙莺眼神里流露出了一抹欣慰,“不管怎样,你能来看看我,都是令我感到欢喜的事。你请我相助,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尽力而为。”
自上次,顾盈盈来粮铺里见她,跟她说了家里缺粮食,想找她买点面粉。而她却又因为一些复杂的事儿,无法帮到顾盈盈,就感到了歉疚。
有时会在心里问自己:帮顾小娘子去买点米和面,就有那么难吗?
可是如今的情形就是,真有那么难。
是府城和县城的各大粮铺里,都有米卖。但是,也都按规矩办事,不能卖给家里有田产的乡民们。
更何况,顾小娘子家,还有那么多田产。
这次,好不容易又见到了顾小娘子,听她说了,想打听与颜知府他们有关的事,自是答应了。
在顾盈盈离开了粮铺之后,孙莺站在柜台边,就见到了一位身穿黑衣的男子。
孙莺是认识这人的,在几天之前,还驱使牛车来到家门外,给家里人送了木炭过来。知道他来自栖凤村,名叫袁懿。以前因为他母亲花氏,被尹家人关起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帮尹家人去伤害了顾盈盈。
虽是赔了些银两给顾盈盈,但在事后,他还是觉着对不住顾家人。
特别是感到亏欠了顾盈盈的。
她虽然知道这事,却是从未当袁懿的面提起过。
但在今天,孙莺要请袁懿相助,帮他送一封书信到府衙,给她知道的,一个在府衙里当差的熟人。好托那人打听点事的。
所以就如实跟他说了。
知道让他跑路,会耽搁他做买卖,就给了他一两银子。
袁懿没有接收银两,还说,一定会帮她问到消息,回来说给她听。
孙莺感激地笑笑,道:“多谢。”
半个时辰之内。
袁懿问到了确切消息,也带了口信给孙莺,说是颜知府和颜渊两父子,最近都在做些什么。对于柳二壮的事,说是说了,只是说的太少。
尽管如此,孙莺也明白,袁懿是尽力了。
孙莺把自己所打听到的事,很快写了下来,用红布包裹了。拿给袁懿三两银子,一定让他收下。
请他帮忙跑一趟,带着这封书信到兰江边。在那儿稍等一下,待到祝老爹,或者是他的哪位家人,驱车从那儿路过时,托他们把书信转交给顾盈盈。
虽说两个村子的人们,都在发生了争斗之后,受了教训,也不敢再轻易打斗。可是,考虑到两个村子的人们都很傲气,也就不敢让袁懿直接去村子里,把书信拿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