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声,那咳嗽之人,似要将内脏咳出来才痛快。
必然是林姓夫妻的儿子,他的痨病,在这穷乡僻壤,肯定医治无望。
那小媳妇儿听到丈夫咳嗽,立即面现愁容。
柳之思未免替那小媳妇儿惋惜,就问她:“你丈夫吃的什么药?”
那小媳妇儿说:“都是一些草药,每天给他熬了喝。”
李克定又问姓林的汉子:“这些药贵吗?”
林姓汉子说:“贵的。他天天吃,哪里吃的起,不过是有时吃,有时不吃罢了。”
那小媳妇儿又对柳之思说:“他吃了几年药,非但不见好,反而咳的更严重了。”
柳之思就说:“这病如果只吃草药,恐怕不起什么作用,你们还是想办法去买些西药吃才好。”
林姓汉子说:“洋鬼子的药,我们可不敢吃,他们不会给我们真药的。”
李克定心中失望,暗恨底层民众之愚昧,正要解释两句,却听林姓汉子的婆娘说:“儿子这个病,依我看,还得找道行深的大仙才行,别人是看不好的。”
李克定和柳之思不约而同,奇怪的看向林姓汉子的婆娘。那婆娘以为李柳二人不知道大仙的神通,忙又说:“我昨天打听到一个,他道行正深,打算过两天,带我儿子先去看看。”
这种病找大仙医治,哪里会起作用?可就是有人相信这个,也别说偏远之地,北京城里又怎么样,还不是有很多人都相信大仙能治病吗?这种从远古时期留下来的巫术,几千年来,在民间一直很有市场。
李克定有时候觉得中国社会,简直就是儒、巫、道、释、法的混合场。而在这里面,要说历史最悠久,在传承中最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就属巫了。
林姓汉子的老婆既然如此讲,李克定知道劝她也没用,因为她的理念根深蒂固,要说大仙不灵,被她听了,不仅不会听取意见,反而惹她生嫌。
董管家看李克定欲言又止,便接过话去,安慰林家人说:“不管什么病,总会好起来的,我听说沧州那边有很多得这个病的治好了。你们也别急,治病啊,七分靠养,三分才靠治。”
董管家只是随口一说,却让那小媳妇儿似乎听见了希望,她问董管家:“您能告诉我吗,沧州人用的什么药?”
董管家嘿嘿一笑说:“哎呀,当时和沧州人论起此事,也没想到问个究竟。等我以后再听说了,一定问清楚。”
“谢谢董爷。”那小媳妇儿先道个谢,又说:“还得麻烦董爷,请您多替我们扫听着,治好了病,我们一定重谢。”
董管家治好敷衍着说:“严重了,严重了,我扫听着就是。”
柳之思可怜那小媳妇痴心,在这种地方,一个人得上这种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只挨着为数不多的日子罢了。眼前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女人,即将守寡;林姓汉子夫妇,也将老来丧子。
柳之思对李克定悄声说:“多给他们家一袋米吧。”
李克定便跟董管家说,给他们留三袋米,董管家应了一声出去安排。
林姓汉子夫妻、那小媳妇儿三人,忙不迭的表示感谢。
那小媳妇儿的举止,在这个地方显得不俗,柳之思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是否上过学?”
那小媳妇儿低声说:“我娘家姓严,我名叫严灵。上过四年私塾。”又羡慕的看着柳之思说:“小姐一定读过很多书吧。”
董管家说:“柳小姐和我们大少爷都在北京念大学。”
“这样啊,你们真了不起。”严灵儿羡慕地说:“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也在北京念大学。”
李克定就问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