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九朝春秋> 第三章 转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转移(1 / 3)

“末将拜见南公,见过赵大人、刘大人、张大人”

提督江南东道江防清寇事、从六品建忠将军衔的江防军长官,提督陈举依次向面前四人见礼。

江防军不同于地方府镇军体系,倒是和赵峙手上的千余兵马一样属于衙军体系。

所谓衙军,是指由朝廷外派或地方自己的职能衙门为了工作中的军事需要,得到朝廷批准后自行招募组建的募军。只不过陈举的江防军属于朝廷外派,粮饷由位于杭州的江南东道转运使衙门从各府县调拨,而赵峙的衙军却只能自行筹措。

通过这种各自为政的复杂临时军制也可以看出,离朝原有的府镇军事体系已经趋于崩溃。

“子申,不必再客套了,快快坐下喝口茶,与我等说说情况。”王衡神色和蔼,捻着长须笑着道。

陈举与寒暄过后也没在矫情什么,端正坐下后向王衡恭敬道

“南公,我江防衙门所辖四千三百余将士,分统四厢,已经向贼寇合围而去,若不出意外,今日之内就能接敌。”

“如此,此患总算是将平息了。”

赵峙闻言颇为高兴,这两天他心惊胆战的日子终于结束。

王衡却停了捻须的手,转头向这两日被分派关注城外动向的刘通判问

“今早城外有何动静?”

刘通判拱手答“已有七八股数十人的海寇离了村寨向东南逃窜,其他的海寇也混乱起来,看样子是要跑了。不过南公交待的那股倭寇似乎尚无显眼动作。”

“嗯,既如此,岳台,你今日晚些便可让城内那千余衙军出去配合子申的江防军驱寇。”王衡又对赵峙吩咐。

“晚辈晓得”赵峙自然忙称是。

不过……不知为何,王衡心中还是有些疑虑。这些个倭寇之前就算有什么不良的打算,此时也应该显露出来了才是。如今江防军分作四支,铁壁合围,若是再不逃那便插翅难飞了啊。

想到这里,他先转头让刘通判继续加大对那股倭寇的关注,然后顿了顿,才向陈举说道“子申啊,这股倭寇行为有些诡异啊,老夫建议你让合围的江防各部行慢些,互相也靠得紧密些,小心勿被贼人钻了空子。”

“南公说的是,我定让他们多加小心。”

陈举也只是拱了拱手,随口应下。但心中其实并没怎么重视,毕竟四厢江防军各有千余人,贼寇如今逃得只剩下三千左右,而且散乱无纪,毫无战心,只顾卷财跑路。

至于那所谓“精锐”的倭寇,亦不过一千多人而已,想要在其他部分来援前就对一厢齐整兵马造成重大损失也不可能。倭寇嘛,他陈举提督江防六年,也不是没见过,比海寇强不了多少,半斤八两而已。

王衡入仕多年,也看出了陈举的敷衍,但并未说什么,毕竟他只是有些担心而已。而且说到底他也只是个赋闲在家的“前大臣”,本来受人之托打理建康防务就已经很勉强了,若再对直隶朝廷的江防军说三道四,那也就有些太不开眼了。

……

顾瑾正蹲坐在一辆吱呀作响的驴拉板车上,同车的还有徐廷安、林堰、刘琥三人。大概是怕他们拖累逃撤速度,这二十二名人质被分别推上了五辆驴车或骡车。他们四个经过昨日一番交流已然建立起了默契,早上四人趁乱互相靠近,聚作一堆,果然上车时被提溜上了同一辆车。

“嘎吱,嘎吱”

驴板车在崎岖土路上缓缓而行,日头初上,天已大亮,大概已经走了一个多时辰。

顾瑾等人双手紧缚,蹲坐在车后木板上。一路下来,他一直在车上仔细观察着周围。

五辆应是从各个村庄中掠来的畜车在土路上纵向一列排开,前后挨得紧密,只有一两米的样子。

最前面头还有一辆马车开路,上面堆着不少杂物。押送的海寇共十二人,驾车的六人,皆跨刀;前头马车上还坐着两人,跨刀持弩;队伍两边和最后各有两骑,跨刀持弓。前面马车上两个持弩的面后而作坐,监视后方,两边各一骑在车队中段左右随从,尾随两骑既持弓向前监视车队,又向后警惕追兵。

顾瑾知道,六具远程杀伤武器分前中后三段覆盖着整个车队,所有人质均在弓弩精准射击距离内。

尤其前方马车上的两具强弩,要知道在中国古代,朝廷不禁民间持有弓刀之类一般武器,但却严禁持有强弩和铁甲,一旦发现,比在后世大陆贩毒还严重。《唐律》规定私藏三领以上甲胄或五具弩机便可处以绞刑,可见其在冷兵器时代的危险性有多强。

同时他也能猜到这些个海寇应为海寇势力中的骨干力量,因为这里可是江南,而他们却能拥有四匹还算像样的战马,对于装备条件平平的海寇来说,这十分珍贵。

据自己这具身体的记忆,即使是富裕人家,一般也会选择骡子之类挽车出行,至于马车,只有真正的富贵人家才会普遍使用。印象中自家府上也只养着一匹驽马和一匹勉堪驭使的骑乘马而已。

既然能找机会待在一起,四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交流脱身大计的机会。颠簸的板车上,四人用被杂声掩盖的细语互相聚拢着商议对话。

“阿堰观察得如何,此时方向是否是向中山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