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了接下来定鼎天下而做的准备。
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次打大仗了。
所以就算是关羽张飞这种成名已久的名将,也顾不得自己有和后辈抢夺功劳地嫌疑了,一个个嗷嗷叫着要来东莱,横扫河北。
大丈夫处世,谁不想配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现在刘备早就已经是吞吐天下之势,可是因为王易更愿意从各种方向营造出有利的形势,然后再一举拿下一个完整的势力--就好比荆州,就是这样拿下的。
所以给将军们能拿的功劳,就显得少了许多。
整个吞下荆州,哪有攻城略地来得功劳大!
而接下来在河北,可能是最后的大仗了,这些名将猛将们,哪里还把持得住。
不过对此王易倒不介意,军有战心,这还不是好事吗?
所以这次猛将云集的同时,王易也就带了徐庶庞统这两个不怎么能打的当参军,毕竟到时候遍地开花起来,各将军自领一军去攻城略地,这个是没法临时调度的,只能把人安排好,然后整体布置得好一点就行。
数十万大军在东莱,还有这么多的名将,一点消息都没有泄露出去,这是一个奇迹。
不过这样的奇迹,也是因为东莱的地形,加上早几年王易就把东莱划成了工业禁区,一直都是严防任何人来往有关,既然和之前的情况比起来没有什么变化,哪怕是探子,也会觉得习以为常。
更何况现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已经对峙了快两个月了,双方的探子主要是在边线探查调动,避免刘备突然袭击他们,对刘备内部的变化,就没有的精力去探查了。
“之前我们的曹司空可是大手笔啊,硬生生地生生地干掉了接近五万漠北骑兵,大将军这下可是损失惨重。”王易笑道。
徐庶点了点头,这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情报了,袁绍派出了大量的骑兵进入官渡到许都之间的腹地,意图骚扰和破坏曹操的运粮路线,结果曹操在官渡本来就囤积了足够多的粮食,一路上粮草的运输都是诱饵,在破坏了曹操好几次运粮之后,看到曹操集中了上万兵力去运送一大批粮食,在后方带队的袁军将领就上当了,他集中了数万游骑准备玩一把大的,然后就真的玩大了。
曹操伏兵四起,一下子就干掉了袁绍数万骑兵,俘虏上万,缴获良马数千匹,袁绍的骑兵损失惨重,只能仓皇地退了出去。
不过曹操虽然在这一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前线,却打得非常的惨。
袁绍虽然面临要塞的抵抗,可是他的兵马却是彻底的展开了,知道要塞不好打,所以他用田丰之计,采用了不讲理的消耗战术。
挖土为山,掘地道进攻,大部队分成小股,不断地骚扰,这就是传说中的疲兵之计。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攻一方,当然会占据一些便宜。
毕竟防守一方要随时神经紧绷才行,对于士卒来说,这样的压力一旦持续,就很容易师老兵疲,历史上所谓的营啸,都是因为长期作战,士卒的情绪早就已经紧绷着,这才因为一声夜晚的喊声,导致整个军营都炸营了。
长期这样压力下去,曹操部下就算精锐,也是容易炸营的。
毕竟在中国古代,要约束那么多人去打仗,往往都是靠着严酷的军法才能够执行下去的,所谓十七禁律五十四斩,就连在军中大声地笑,都是砍头的罪名,士卒哪里不是战战兢兢的?
长期压力日积月累的下来,稍微有个把顶不住崩溃的,就能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曹操知道这么打下去,人没死多少,可能接下来就全军崩溃了,不能被动挨打的情况下,曹操组织了一次反击。
然而这一次反击,却被田丰算中了,一时之间,袁绍大军四起,张燕张郃高览等将领伏兵四出,把前来进攻的曹操一顿好揍,要不是曹操麾下精兵猛将也不少,要退回去都难了。
这一战,曹操损失超过万人,对于本来人就少的曹操来说,更加是雪上加霜,所以他也只能闭门不出,继续防守。
在这种正面对峙的情况下,任何的妙计其实都没什么卵用,拼的就是具体的交战,士卒的数量、精锐,将领的勇猛,想要挖坑给对方跳,几乎不可能了。
这就是对峙。
拼整体实力。
曹操当然吃亏。
可是他只能咬牙坚持下去,还好现在已经将身后的那些骑兵给清理了,粮食大部分都囤在官渡附近,运送起来方便,也不怕人劫粮。
身后没了威胁,他就可以比较游刃有余地轮换士卒,毕竟官渡是个要塞,让太多人堆在前线没什么用,有个一两万人也够了,所以他将士卒分成了四队逐步的轮换,保持一线上的士气。
当曹操一门心思打持久战的时候,袁绍也没有了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防守有余,进攻就很麻烦,这样的要塞,也不能用人命去填--打到现在,袁绍也损失了五六万人,心疼着呢。
还是用田丰之计,每日不断的侵袭骚扰,给曹操大军持续的压力,而且这样的消耗,对士气的影响不算大,他的人多,曹操的人少,死一个就少一个,慢慢地积累小的优势为最终的胜利,这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