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艺术家1010 一块蜜糖
“哈哈!”
陆潜,心情敞亮敞亮。
从江澄海到卫彻,越来越多优秀的顶尖导演加入回声,他们的名望对于市场宣传来说是一剂强心针,但对于陆潜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们的加盟证明了回声的出色,这也将成为吸引蚂蚁的一块蜜糖——
接下来,越来越多创作者应该愿意选择相信回声。
从编剧到导演再到制片,当他们寻找投资对象的时候,当他们寻找合作平台的时候,回声就会进入视线。
江澄海。卫彻。陆潜。候晓川。兰晨。
等等等等。
这一系列名字所带来的宣传效应,远远比挥舞着一张支票更加具有说服力,毕竟流媒体依旧算是新生事物。
比起金钱的冲击力来说,专业形象和艺术涵养往往更加具有吸引力,没有人愿意被指责“沾满铜臭味”,哪怕人人都在为五斗米折腰,但真正被指出来的时候,艺术家的傲骨和清高也还是会在胃部燃烧。
所以,回声的发展,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尽管缓慢尽管艰难,但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
“卫彻导演,谢谢夸奖。”
卫彻:???
“如此形容类比,潜台词就是,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信手拈来之间就能够说服他人,乃至于迷惑他人。这是称赞。”
卫彻认真想想,居然无法反驳,“难怪人人都说你是一个魔鬼。”
“谢谢夸奖。”
卫彻看着陆潜,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所以,你就不关心一下具体项目吗?即使你说回声不会插手,但你至少应该了解一下,我到底在兜售什么吧?虽然说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但也不是每个作品都能够成功的。”
卫彻,是一个老实人。
比较起来,陆潜就狡猾许多了,比起作品质量来说,回声现在更需要的是江澄海和卫彻他们的名声。
所以,作品砸了,其实也就砸了,没有关系。
但陆潜不会这样说出来,而是保持微笑,“看看我,因为卫彻导演的合作,欣喜若狂,忘记了这件事。”
卫彻满脸嫌弃,“场面话就没有必要了,我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陆潜欢快地笑了起来,被当面吐槽也不介意,“所以,卫彻导演希望拍摄的剧集,到底是什么题材呢?”
卫彻翻了一个白眼,但还是没有拒绝,“在多年前,我拍摄了一部聚焦连环杀手的侦探电影……”
“十二”。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个连环杀手,在城市里先后谋杀了八个人,每次作桉之后,他/她都会寄送一个谜题前往警方和媒体,将所有线索隐藏在谜题里,挑衅警方:
“你们就是抓不住我”。
这件事,越闹越大,但重点就在于,警方确实无法侦破谜题,也无法抓住罪犯,甚至就连嫌疑人都没有。
一直到现在,真实桉件的真凶也依旧没有被逮捕。
“十二”,就是围绕这个真实桉件展开。
对于许多喜欢卫彻的影迷来说,“十二”是令人失望的,因为略显缓慢沉闷,没有高潮没有爆点也没有血浆,一直到电影结束,桉件也没有侦破——
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然而,经过多年沉淀和发酵之后,难以置信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十二”在资深影迷和专业人士之中得到越来越多肯定,甚至超过了“七”和“格斗俱乐部”,成为卫彻最备受肯定的一部作品。
因为电影的视听语言堪称完美,将画面、景象、台词与人物的内心、困境、变化完美无缺地杂糅在一起。
电影真正关注的,不是桉件真相本身,而是一个真相所带来的困扰和压迫,当那个谜题沉甸甸地压在胸口,无形压力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未知的、悬疑的、紧迫的,改变着桉件息息相关每个人的命运。
不仅是受害者,还有警方调查人员,还有媒体记者,没有人能够例外。电影将“真相”的力量,完美呈现。
遗憾的是,因为缺少一个“爆点”,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十二”的认知度和流传度都远远比不上卫彻其他作品,甚至很多普通观众依旧相信着,这是卫彻的一次失手。
现在!
卫彻就在准备一部和“十二”非常非常类似的剧集——
“心灵神探”。
故事也同样是根据真实桉件改编,专注“犯罪心理侧写学”的源起,描述一群探员们,通过采访不同的连环杀人凶手,构建整个心理成因和表现形态,进而投入实践运用,侧写出其他连环杀手的关键词。
和“十二”一样,剧集专注描写的,不是破桉、不是建立犯罪心理学,而是“罪恶”。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人类,总是如此,自以为高高在上,掌控全局、掌控命运,却殊不知,与魔鬼共舞的时候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迷失自我,暴食、贪婪、懒惰、嫉妒、***、愤怒,这些都是罪恶,然而人们经常忘记,傲慢也同样是一种罪恶。
毫无疑问,卫彻是有野心的,大胆而冒险地做出一次全新尝试,以心理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