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了青木寨的困扰
泉水部落的日子犹如村前的河水般平静。
十多天后,当寒冷的气温让村前的河面开始结冰。
这些天里,泉水部落不仅完成了所有茅屋的加固,还多出了两间备用的木屋。
另外,部落里新修的十个简易茅房,也在林浩的强制要求下投入了使用。
虽然村民们不太习惯,但严厉的惩罚和优秀的挡风效果还是让大家慢慢喜欢上了这里。
伐木场在大牛的升级和工具的丰富下,效率越来越高。
目前,在部落后山的山脚处搭建的木材处理场上,处理好的木材已经堆得跟小山一样。
大牛在将伐木工作交给别人之后,也开始了独木舟和鸡公车的研究试做。
武勇那边负责的捕鱼队,也在这些天里大获丰收。
目前已经清理晾晒出来鲜鱼干,已经将渔获处理厂的露天仓库放得满满当当。
如今,武勇也在林浩的建议下,已经由全力捕鱼逐渐向改进捕鱼工具上转变了。
至于负责捕猎的老根,虽然捕获的猎物快赶上之前一年的收获。
但与布置了这么多陷阱相比,这点收获倒也不算特别出色。
至于他们负责的另一项业务——寻矿,到目前为止,更是一无所获。
即便如此,林浩依旧没有将他们的工作停留下来。
毕竟在某种程度来说,冬季也算是捕猎的旺季,尤其是在下雪之后,缺少食物的动物必然会出来寻找吃食。
在这十几天里,林浩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在陶氏那边。
说起原因,主要是林浩在最初几天巡视各组情况时,发现了陶氏制作陶器的方式非常粗劣。
在思考之后,林浩决定亲自动手,给陶氏她们几个人亲自示范一遍。
对此,他在考虑之后,先用地薯刻制了一个简体的“泉水”印章。
再用陶氏已经捶打好的熟泥制成陶胚,趁着这些陶胚较软,将刻好的印章按在上面,便开始进行晾晒。
目前,在林浩的布置下,制陶场也已经搭建成功。
制陶场位于部落后面一处靠近池塘的空地,林浩指挥武勇和村民在空地上先修了一个简易版的陶窑。
然后在土坑四周搭建了几间简单的木屋,并用树枝扎成稀疏的篱笆作为院墙。
为了达到防风效果,林浩还让众人将一边的篱笆用混合杂草的泥巴糊上,使整个院子不那么寒冷。
如今,院子已经建成,剩下的细节,就要在以后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再根据情况调整修改了。
在将陶胚放起来晾晒之后,林浩又带着陶氏和几个村民,教他们学习怎么调和釉料。
根据目前的情况,林浩找来很多狗尾草烧成灰烬,又找来藤条剥皮,搓成细线织成过滤网,把这些灰烬反复过滤之后,与沉淀好的陶泥水掺和在一起进行搅拌。
待其均匀之后,或直接将釉料浇在陶胚上,或拿着制作陶胚时预留的手捏地方,将陶胚浸入其中。
然后待上完釉面的陶胚自然干燥后,再用木刀或石刀小心翼翼进行削磨修复。
直到前天,这些陶胚全都阴干之后,林浩便带大家装窑。
这座简易的陶窑很小,当然,林浩最初的目的也只是给大家做个示范而已。
按他的计划,在等大家彻底熟练之后,再根据情况加盖几个大一些的陶窑。
他先是在地上挖出一个椭圆形的浅坑,然后又用和好的泥土沿坑边围高。
在距离地面一段距离之后,便将事先准备好的石条按火篦子的样子均匀地搭在上面。
搭完火篦子,再继续围高。
在林浩觉得高度可以之后,便在尾部留出了烟囱位置,将其他地方密封起来。
密封完顶部,又将烟囱部分修好。
至于放置陶胚,他也是从陶窑侧面留出的门洞置放。
放完陶胚,又让众人把侧门门洞密封起来,然后从一端预留的火道里点火烧制。
用陶窑烧制陶器,一般需要两天以上,温度上则要控制在1000度左右。
至于想将温度提高到烧制瓷器的程度。
单靠这种这种简陋的陶窑或者说用木柴来烧,恐怕很难达到。
当然,具体怎么操作,林浩自己也只是知道个大概步骤而已。
所以在放好陶坯,密封之后,便点火烧制了。
从点火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天了。
昨晚林浩已经叮嘱了烧到今天早上就可以停窑,至于效果如何,他自己心里同样没底。
等他来到制陶场的时候,陶窑的火已经停了,只等温度下降一些之后,便可以出窑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成果,林浩整个上午都在制陶场忙碌着。
他带着大家对房屋、院子进行修补、加厚。
直到下午陶窑的温度降低,林浩领着大家将陶窑的装窑洞口打开,又晾了很长时间,待温度降低之后,才开始出窑。
这次由于陶窑的密封比较严实,又加了林浩的上釉工序。
所以,这次制作出来的陶器全部都有一种琉璃光泽。
虽然各自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