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司马昭及两王父子,瞄准了魏延老迈这个弱项,决心在关中大打一场。
除了征调魏国并州军之外,司马师还特意跑了匈奴五部一趟,和刘豹来了一次深谈,经过利益的交换,刘豹同意再遣出五千骑兵,加入到这支西征军中。
上一次刘豹跑到关中占便宜,遭到了刘封的迎头痛击,要不是刘豹跑得快,又坑了刘宣一把,他这条命就没了。
这一回,失了胆气的刘豹不敢再去关中冒险,而是把胡骑的指挥权,交给了匈奴铁弗部首领刘猛。
刘猛的父亲刘去卑,曾经是匈奴的右贤王。
去卑死后,南匈奴五部分裂,刘猛当时年纪小,部众被其他四部分走大部,到了他成年之时,靠着秘密加入司马懿死士队列,靠着吸收杂胡加入,麾下胡骑的力量才渐渐恢复过来。
司马师对刘豹尚有警惕之心。
对死士出身的刘猛则很是信任。
这一次出征关中,刘猛就是魏军的先锋大将。
——
汉景耀五年,魏正始九年,吴赤乌十一年(248年),十一月。
秋高马肥,正是胡族南下打草谷之时。
关中,长安。
秦王府长安留守司异常忙碌。
蜀汉占领关中已经两个年头,除了第一年要应对魏军,还有不间断的战事之外,接下来的第二年,对于关中百姓来说,是一个平静详和的安稳年份。
赋税征收方面,秦王府依照刘封的命令,减免了魏国原先的高税,并废除了除修渠、开垦之外的徭役。
特别是免除了军队出征,征调青壮健妇为辅兵的苦差使,这使得关中各郡、县在农忙之时,有了足够的劳力来开垦、收割。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
关中百姓的富庶,很快就被人口口相传,传到了一河之隔的并州,传到了北地郡一带放牧的胡族耳中。
自己没有粮食,隔壁邻居却天天吃好的,穿好的。
这等事情如何能忍。
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号召下,黄河东岸的魏军大军不断集结,渡河西进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
在凉州河西走廊,秃发鲜卑部落蠢蠢欲动,正在袭扰武威、郭煌、金城等汉国城池,以鲜卑骑兵的速度,汉军即便出城求战,也一时找不到对方踪迹。
在陇右一带,本来被镇压下去的羌氐部族也开始渐生异志,鼓动族人闹事,试图响应鲜卑人在北方的攻势。
四战之地的关中,一时间烽烟四起,胡族也好,魏国也好,都想着在肥沃的关中大地上啃下一块可口的肉食。
黄河之险,在于夏季的湍急水流,到了秋冬季节,特别是隆冬,河面结冰,天堑变通途,天险也就不再称之为天险。
十二月九日,魏军先锋刘猛,率部在蒲坂渡口的上游高奴境内壶口渡河,五千胡骑一路向西之后,又折向南进军,沿途裹胁了生活在北地郡沟壕里面的胡族,一路浩浩荡荡,向着长安方向杀将过来。
十二月十日,王昶在河东郡安邑誓师,以“灭蜀贼,诛暴秦”为口号,领魏军三万余人依次西征,护军杜预为先锋,猛将许仪为副将,从蒲坂津渡口强渡黄河。
——
长安城中。
因为秦王刘封还在荆州没有返回,秦王府主持军务的人,主要是王异、姜维、魏延三人。
在这三人以下,还有王平、郭淮、胡遵、胡奋、胡烈、魏昌、黄崇等人,这些人中,王平为人沉稳,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良将,郭淮是降将出身,但曾经担任魏国的雍州刺史、征西将军,眼光和判断力更不一般。
魏延此时,已是须发俱白。
魏延老不老?
别人说了不算,唯有他自己才算。
历史上,魏延被杀之时,年龄在五十上下,彼时正当壮年的末尾,相当于水淹七军时关羽的水平。
转眼时间过去十余年。
魏延已经六十有二,精气神确实不如壮年之时,但同时,就军事指挥、行军作战的经验来说,魏延比起以前,少了一分冲动,多了一分沉稳。
要是诸葛亮领军之时,魏延既要当先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又要当断后,孤军阻拦,舍生忘死。
现在换了刘封为帅,魏延肩膀上的担子就要轻松许多。
冲锋陷阱,斩将夺旗。
自有魏昌、赵广一干年轻将校。
断后阻敌,背水一战。
刘封早就预料在先,基本不太可能有被敌军围困,身陷重围的情况,要是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依刘封的性情,不用魏延出马,他自己就骑马提刀杀将了上去。
这一点,有刘封以往的战例佐证。
没有半点虚假的成份。
曹洪是刘封的手下败将,刘封的战马和宝刀,皆是曹猛将所赐予。
费曜、王经这些魏军将领,更是碰上刘封倒了血霉,一个被砍了首级,一个干脆成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