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从街亭开始> 第119章 蜀锦代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蜀锦代钱(1 / 2)

成都,丞相府。

得知陇右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的消息,丞相府属吏也都开始着手北伐大军回朝的事务。

其中,前段日子丞相派人传来消息,把发放阵亡受伤将士的抚恤与封赏先提上日程,把出战将领的封赏名单暂缓统计。

踏踏踏——

董允带着两三个小吏走进政事府内,环顾四周,只见尚书仆射李福、丞相参军蒋琬以及长史张裔围坐在一起正在商议抚恤之事。

众人见董允从甘泉殿归来,于是纷纷起身向其恭敬行礼道:

“休昭公。”

“诸君免礼。”董允抬着他那充满皱纹的双眼缓缓点头,“分发抚恤之事,陛下已准矣。”

紧接着,他让身后的小吏把刘禅批准的抚恤文书放在眼前的桌案上,然后拂袖伸手示意几人坐回席位商议此事。

“我等告退。”

把这些竹简文书放在案上之后,几个小吏向董允拱手而退,坐在正堂案前的董允点点头,几人转身离去。

看着眼前堆积成小山的竹简,李福不禁连连叹息,伤亡这么严重,国库调拨抚恤的事情成了他们首要难题。

“孙德,老夫知汝叹息为何,当下陇右洪灾局势刚平息下来,国库财物调拨艰难,但那些阵亡将士的家人该如何交代?”

其实,董允才是这丞相府里骑虎难下的那一个,丞相把发放抚恤的事情全都交给了他,而国库财物紧张,如何调拨?

蒋琬与张裔都是丞相府的老人,对于现在这个难题,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若有丞相之令,将蜀中世家……”张裔忽的抬了抬眉,他想让那些世家门第捐出一些财物,可是这么做何其容易?

倘若如此,他们捏着这个把柄最后倒打一耙,扬言是朝廷向他们借钱。

如果朝廷不还钱,这群世家门主占理自然没得说,大汉朝廷名声何在?

坐在张裔身旁的蒋琬皱眉抚须,他站起身来走在众人眼前不知其思考着什么。

“公琰,尔意欲何为?”董允看着蒋琬低头徘徊的模样有些疑惑,莫不是他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顷刻间,这三人的眼神纷纷投向徘徊于此的蒋琬,或许他真的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踏——

踏——

踏——

一步又一步,蒋琬走的每步都散出与众不同的气息,忽急忽缓、忽快忽慢,使得三人揪着的心瞬间悬了起来。

“公琰,汝倒是说啊!急煞我也!”李福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瞪得如铜铃般,看得蒋琬都直发愣。

听着李福的提醒,蒋琬也松了一口气,他放在那八寸胡须的右手放在胯骨间,左手则是背过手面向三人。

“诸君,朝廷国库直百共九百三百二十七万钱,此番出征军费花去两百六十四万钱,合蜀锦一万六千匹。

由于抚恤另算,并未算进北伐军费之内,因此统计整合下来,此番发放抚恤共三百万钱。”

而这三百万钱分摊给伤亡将士家属,根据前线战报统计的阵亡数字来看,此番作战伤亡将士共三万六千七百四十一人。谷慼

平均每人家属所平均分发直百钱不过八十出头,这低于每人百钱抚恤的数额,所以蒋琬的想法是——扩大蜀锦贸易。

锦官城这半年生产蜀锦粗略计算共两万匹,平均每年能纺五万匹蜀锦,其中三万匹用来推销贸易,定能大赚一笔。

这正好能补充朝廷国库空缺,还能为下次北伐作战开辟经济粮道,至少在后方钱财这方面是可以保障的。

“汝意……从锦官城暂调库存蜀锦与外通商贸易,抬高蜀锦价格,尽可能取得高收益来弥补亏空?”

董允思来想去,觉得这个办法可取,但这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他们在纠结能否尽快调钱分发抚恤,而不是弥补国库亏空。

“这只是其一,我意实乃以锦官城调出库存蜀锦充作抚恤,以弥补那缺少的直百数额。”

要知道蜀锦价值不菲,如果以锦充钱,朝廷可就亏大发了,这直接就被这三人否决,如果这么做,非但没赚到钱,反而还亏了不少。

蒋琬无可奈何地劝住他们的否决想法,并表示道:

“一匹蜀锦值金十斤,这是国内贸易价格,对外贸易值二十斤,如果按一匹发放抚恤,简直是亏本!

但诸君不如换个想法,一匹蜀锦长约一丈八尺,将这一丈八尺的蜀锦分为三段,一段八尺。

如此一来,这八尺蜀锦值金三斤,调蜀锦一千余匹,把抚恤直百下调至五十钱,这般便可省去八十三万钱。”

“………”董允听完他的这番话,虽然面无表情,但脑海里则是如同潮水般冲击着大脑各处神经,“唔……”

一直都在计算的李福与张裔两人紧皱眉头,发现这其中并没有省钱到哪里去,但能以锦代钱,怎么也能说得过去。

并且,蒋琬还考虑到了民心的问题,这些为国尽忠的将士们尽心尽力,身死疆场,发些蜀锦又能如何?

即使是它是贵族才能使用的物品,只要朝廷下诏把这些蜀锦当做阵亡抚恤,谁又敢阻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