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得归,君必平步青云,然却少不得派系之抉择,之所以与汝言语此事,是因公身为川人,难免会受到朝中官僚冲击也。”
马谡忽然挪动身子靠近李休,在他眼里,政治斗争要远比沙场厮杀更为可怕,因为那些勾心斗角的文官们巴不得要压制武将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至少先前他也是这么想的。
但经过这场战事,马谡的思想与意识开始有了与先前不同的转变,所以针对李休这位新交下来的“挚友”,他要好好报答对自己的恩情。
李休听罢,他的脑海中瞬间回想起他在现代时曾经翻阅过相关古籍与资料。
根据三国中的政治内斗,其中魏国是以司马家族从中挑起政变,而导致魏国实现了权力过渡,但流血死亡事件要与前三次的淮南叛乱相呼应。
吴国和蜀国(季汉)则分别是孙权晚年昏聩,选立太子致使东宫之变爆发,内政极其混乱。
刘禅对宦官黄皓言听计从,诸葛瞻与姜维不对付,致使文武矛盾彻底激化,从而导致蜀国不能团结一心共同发展国家。
实际上,蜀国的灭亡不仅仅是政治文武不协调,而且还有连年战争的主要因素,如果第一次北伐取得相当战果,后续的进展将会发生历史性的转变。
但李休表情此刻意味深长,那双眉紧锁的状态也让马谡感到理解,毕竟他没有身涉政治,对这些有些迷茫也很正常。
“参军,当下荆州派系、东州派系以及益州派系之间联系能否与休说上一说?”他表情微变,脸上露出颇为严肃的神情。
见他神情严肃,态度也是极其认真,马谡先是愣了一愣,表情也从惊讶向镇定过渡转变。
“荆州派系所属官吏乃丞相、魏延、高翔以及谡等当年由荆州入川之人;东州派系官吏是以吴班、吴懿等在刘璋时期由中原至川中之人;益州派系便不用多说,孝然亦该清楚。”
李休点点头,这些和曾经他看过的记载别无二样,但他有个疑惑:那就是李严身为荆州南阳人,他所属的派系应该是东州派系还是益州派系?
在有些人的认知当中,李严与诸葛亮争权,他代表的应该是益州派系。
可疑问又来了,他身为荆州人却与那些东州派系的将领交好,甚至在刘璋时期,吴懿、吴班等这些中原将领和李严交往甚好,他的所属到底是哪个派系?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马谡对于李严这个人的态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入川时,李严与法正等人归顺刘备,他的品行与能力得到先帝的赞赏,马谡也曾与其交往一二,印象很好。
后期刘备在白帝城驾崩之后,诸葛亮主掌大权,李严与其逐渐产生间隙,马谡与他的交往自此中断。
并且由于大量东州人转投荆州派系,使得他直接加入到益州派系中,与杨敏、姚伷、杨戏等人站在同一阵营。
“现如今,光禄大夫来敏亦有转投益州派系之势头,出征前彼曾极力反对丞相北伐,却被丞相训斥而暂闲在家。”
来敏这个人活得时间长,心眼城府很深,要是一般人来看还真看不透他,不过他的态度却很明显——消极怠战。
盯着眼前燃烧的这团熊熊火焰,李休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也生出烈光,仿佛他的内火直接从眼中外放出来。
其实听了这么多,他能够确定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李严现在完全倒向了益州派系,并且主导整个派系的官吏来和荆州派系进行对抗。
第二件事情,朝中内政仍然纠纷不断,长期如此下去,两大派系必会为此而大打出手。
想了想自己是益州蜀郡人,又立下这么一个大功劳,李严必会因此而拉拢自己,到那时可就不好办了。
“呵呵……孝然毋忧。”马谡看得出来,他是在顾虑这些事情,“汝随丞相三年之久,若那李严拉拢于君,大可回绝即可。”
这倒是令人感到好奇,李休的眼中透露出疑惑的神情,要知道在他的思考之内是尽可能不得罪任何派系的人。
可马谡这么一说,让他感到有些意外,并且还很吃惊。
“此话何意?参军请指教一二。”
“孝然身为蜀郡人,又是秦太守李冰直系后裔,君欲投效何人麾下,难道不是孝然片言之事?”马谡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当今天下,世家门第最为显眼,孝然亦该清楚。”
这时,他才想到自己的身世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后代,并且蜀郡李氏现在仍然是当地大族,说话有一定的力度。
不过有个问题,那就是他的父亲早在两年前去世,家主之位暂由二叔李遵代领。
若想让整个李氏家族倒向荆州派系,那必须得通过二叔的同意,和家中长老共同协商才能决定这件事。
否则光凭他自己投身荆州派系麾下,是不足以让整个李氏家族全部一边倒的。
“此事当容我回府与二叔等家中诸长商议再谈,这关乎于我蜀郡李氏在朝中立场抉择,决不可随意为之。”
当然,马谡也清楚他家族根基极厚,分支众多,并且广汉郪县的李氏三龙也都是从蜀郡分出来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