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权倾天下之能臣> 第1章 落日余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落日余晖。(2 / 3)

所,已经人去楼空不再繁华。

青州城外,曾经官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商旅许久未再出现,一片萧瑟没有生机,有的只是骑着战马飞奔而过的军队。

城外广阔肥沃的能够产出无数粮食的田地中,只有稀少的老农在田间耕种,本是成熟收获的季节,现在只有零零散散的农作物傲然挺立其中,似乎在诉说这片土地曾经的荣耀,可惜战乱毁灭了一切,成片的肥沃土地闲置没有耕种,无比的荒凉与孤独。

田中的老农抬起头任凭额头的汗水滴落田间,浑浊的双眼空洞的看着远方,许久沉重的叹了口气,这苦难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啊。不知是汗水还是眼泪混杂在一起,顺着老农那干瘪的脸庞缓缓滑落下来。

元光十年八月十五日。帝国南部淮南镇治府扬州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深情体贴的离别,见证了一个繁华时代中的繁华城市--扬州。扬州作为帝国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维系着帝国的繁荣,是大楚历朝中举足重要的城市。

大楚王朝历代皇帝,在政事上无论是精明强干还是昏庸无能,但都对扬州额外关注。为了维系帝国命脉,巩固扬州的繁华,帝国历代皇帝都不约而同的兴修水利,使扬州天然的地理优势得到稳定充分的发挥。

得天得厚的优势条件,使扬州的水稻田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是水稻种植,麦稻禾、鱼虾蟹丰饶,桑麻茶竹种植也是充足,与之相应的鱼加工业、纺织业、制茶叶、编织业、制药业等下游产业更是迅猛发展,在当时帝国境内基本都处于遥遥领先水平。

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扬州商业经济迅猛发展。有甚者称扬州:“俗尚商贾,不事农业。”自大楚王朝立国以来,北方经济重心逐步向南方移动,扬州城利用长江航运及大运河的丰富水运条件,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垫定成为南方的经济中心。

不仅是扬州本地盛产的物资,帝国其余各镇的物资也通过发达的水运集中于扬州,然后装船北运。从扬州运输的物品种类繁多,有军器、木器、漆器、玉器、铜器、造纸、印刷、制茶等等,扬州凭借如此条件一跃成为大楚当时著名的货运物品集散地,极大的促进了扬州的商业经济发展,成为帝国财税收入的稳定来源。

夜晚的扬州城内车水马龙,小秦淮河畔,红灯高悬、薰风袭人。当漫步在河边时,迎面而来便能直接感受到两岸商户的欣欣向荣,处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河中各种画舫络绎不绝穿梭而过,或是才子佳人,莺歌笑语;或是三五书生,对酒当歌,好不快活。

“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有丰饶的海盐资源,扬州百姓多以煮盐为业,盐业的兴盛,带动、促进了扬州城市的快速发展。盐业的发展也为帝国军事活动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是帝国维持强大军队的经济支柱。帝国中后期的粮食、赋税源源不断的从扬州向京师输送,维系着大楚王朝这艘庞大的巨轮在历史的海洋中不断向前行进。

长江水运和大运河码头各种货运船只,南来北往繁忙无比,正是这发达的航运养活了无数依水而生、靠船而活的河帮工人。在忙碌的码头上,形形色色的河帮工人穿梭其中吆五喝六,辛苦的哼唱着、劳作着,不厌其烦。

深夜,喧闹后的扬州河畔则是另一番景象,船户和河帮苦工小心的躲过官方的检查,利用回来时的空船悄悄夹带装运食盐等货物。偷运私盐这是官方所禁止、严厉打击的,船户和河帮苦工通力合作,紧张有序的从一艘艘小船上卸下偷偷运来的私盐,然后迅速的没入深沉的夜色中。

为了卑微的生活,为了这艰苦的生计,船户和河帮苦工只能铤而走险,冒着被杀头抄家的危险结伙成队,进行着危险却又充满暴利的贩盐。

元光十年九月初九。帝国中部重镇陪都永宁城。

永宁城南对伊阙,北倚砀山,东逾果河,伊水横贯其间。这种依山傍水、据险而俯视天下的重要格局是都城京师所无法比拟的。自大楚中世以来随着王朝的繁荣强大,又有国库充足财力的支持,帝国皇帝已不满足于京师的破败、老旧,逐步放弃勤俭节约的治国方政,耗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新的都城永宁城。

自此帝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双都城格局。历经多年,陪都永宁得到了迅猛发展。不论是都城京师还是陪都永宁,在王朝的政治格局上却是形成了彼此无法替代的局面。

陪都永宁城在帝国最强大的时候择址修建,新建的永宁城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宫城、皇城富丽堂皇,道路整齐有序,平坦宽阔。在设计永宁城时,大楚皇帝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采用全新的城市理念,使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让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更具有皇家威严。

永宁城作为帝国皇室的龙兴之地,凭借优厚的政治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步发展成为超越京师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随着大运河的日益繁忙,形成了以永宁为中心,西到京师,东至青州,南达淮扬,北抵河东的四通发达的陆路、水运格局。

交通的便利,使得永宁自建城以来得到了稳步的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