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一个银色的魅影正在展翅翱翔。
鸣蛇无人机采用油电混合动力,在起飞和爬升过程中使用燃油发动机,以获得足够的升力。
等高度突破平流层之后,鸣蛇无人机将打开电动机,将动力源转换成电能。
强大的蓄电池技术使得鸣蛇具备超长的航程,长达二十多米的机翼让它具备无与伦比的滑行能力。
电推动+空中滑翔。
这就是鸣蛇的航程能够达到15000米的原因。
当飞行到13000米高空的时候,鸣蛇进入了滑翔模式,只在必须的时候才会开启电机获取一些必要的升力。
一般来说,民航客机会在9000米到12000米之间的高度飞行,绝对不会超过13000米。
因为这个高度的气流较为平稳,不容易出现颠簸。
再往高一点,空气相对会变得稀薄,需要的发动机动力会增大。对于以经济节能为主要需求的民航客机来说,12600米就是高度极限了。
鸣蛇无人机飞到13000米以上的高度,为的就是让开民航航行,避免被普通人目视到。
使用特殊隐形材质的鸣蛇无人机,在关闭了燃油发动机,全程进行惯性滑翔进行飞行的状态下,基本上不可能被雷达发现。
它就像一条潜行在阴影中的毒蛇,往往等毒蛇主动发起进攻的时候,猎物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但实际上鸣蛇比阴影毒蛇更毒,因为它就算发动攻击了,敌人也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洞幺洞已成功完成目标引导,即将进入静默状态。”
“洞幺幺接收到目标信号,接下来交由我来指引。”
“洞幺两已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准备进入引导状态。”
一辆辆疾驰在国道上的雷达引导车向指挥所汇报着自己的状态,大屏幕前的参谋们不断对坐标进行修正,然后手动输入最新的坐标情况。
九十年代华夏军队才刚开始转型信息化部队,偌大一个指挥所里只有寥寥几台电脑,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苏秦用来远程接手鸣蛇无人机操控的控制系统。
其余所有数据主要由人工计算,再由一台电脑完成整合,然后同步到电子地图上。
从苏秦亲眼所见的状况来看,华夏军队的战斗力比起美利坚军队来确实远远不如,想要弯道超车赶上老美的水平,还需要更多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
几个小时后,鸣蛇无人机完成了上千公里的行程,逐渐靠近越桂边境。
“洞幺捌已经成功完成目标引导,即将进入静默状态。”
“洞幺收到,接下来由我们接管目标指挥。”
苏秦和几名鸣蛇项目的研发人员有些紧张的站在无人机控制系统的电脑面前,随着代表信号强度的数字渐渐提高,他们的血压也在渐渐提高。
终于,等信号数字变成了100的时候,控制台上闪烁起了绿色的光点,这代表鸣蛇无人机的控制权已经移交到了众人眼前的这台电脑中。
苏秦与一位来自空军的操作人员共同在控制系统面前坐下。
这位操作人员一直在132厂接受无人机操作的相关培训,而苏秦则是作为辅助指导,在旁边起协助作用。
主要的操作还是由军方的专业人士完成。
位于桂省与安南交界处的一辆雷达引导车在重重伪装之下打开了车载雷达,无数数据通过指挥所连接到雷达车上,再由雷达车发送给万米高空的鸣蛇无人机,环环相扣数据链,实现了指挥所对无人机的远程操控。
当指挥所连接到了鸣蛇无人机之后,苏秦在控制台上一番操作,然后作战系统的大屏幕上便出现了由鸣蛇无人机携带的高清光电/红外感应系统提供的第一视角画面。
这套感应系统包括了一台机载雷达以及一台高分辨率侦查摄像头,能够在万米高空中有效的对地面目标进行观察。
当然,由于材料技术限制,现在的高分辨侦察摄像头的清晰度远远达不到二三十年后那种纤毫毕见,连行人身上衣服的logo都看的清清楚楚的那种程度。
指挥所的大屏幕上,通过鸣蛇无人机的摄像头传回来的地面图像,像极了劣质偷窥摄像头里保存的那种画面。
黑白的底色上附着着大量的马赛克,每一帧的画面都需要计算机二次运算才能清楚解析出来。
如果是用图片方式来观察的话,清晰度还算可以,如果用实时影响传输的话,将会有几秒钟的画面延迟。
在战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几秒钟的延迟肯定是会闹出人命的。
不过只是隐蔽侦查的话,别说几秒钟的延迟,就算每隔1分钟传回一张图片,肯定都算成功的。
从电子地图中可以看出,代表鸣蛇无人机的红色小点已近接近了两国交界的国境线。
指挥所的众人屏息以待,等待着创造历史的那一刻出现。
十公里,五公里,一公里。
随着国境线的越来越近,众人的心情也越发的紧张。
500米,300米,100米……
眼看红点与国境线已经完全交叉。
鸣蛇无人机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