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荡宋> 第一百二十一章竹编价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一章竹编价值(1 / 2)

李二花会的竹编有九种编法,经纬纵横,可以编成各式各样的器具。

时代有区别,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个热水罐一口铁锅,破了补补了用,不到拎不起来没人舍得把这些物件给丢掉。

半天的功夫下来,李二花静静地在院子里扎出了一个竹簸箕,这种簸箕可以拿来扬米筛糠,这个簸箕窝深、掌平,不撒粮食和簸物。掌平利于播出杂物,不留残渣,好使换。

在农家,簸箕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农具,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朴实的乡民们更是如此,即便是竹制的工具,能用三代人绝对不敢两代就扔了,那是要遭报应的。

梁川一群人等李二花做好簸箕后,接过来仔细端详着。艺娘站在旁边,伸手抚摸着那个簸箕,说道:“李姐真正是心灵手巧,有了这门手艺,以后咱们几个姐妹每天做做这竹编,也能有个好光景啊!”

李二花只当是一件很平凡普通的小事,她们家所有的人都是靠着这门手艺活下来的,这手艺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她们的血液里了,就像吃饭那样稀松平常。

艺娘是这个家的主妇,她心里感触最深,现在一家人都没几个人会种地,也没有地让他们种,地种出来了,一年到头累得不可开交,可是交了税,交了租,剩下到自己手头里的粮食也不多。现在会一点手艺,梁川喜欢在外面闯荡,就随他去,男人就应该志在四方,自己在家里操持家务,抽闲里做一做这些竹编,再拿到集市上卖,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的。

梁川摆弄着这个簸箕,手用力掰了掰,簸箕只是稍稍变形了,但是竹子本身有的韧性让它一下子就恢复原状了。这种取自自然然后利用才智手艺,加以创造,制造出来的农具正是印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一根毫不起眼的青竹,到了一个无缚鸡之力的农家妇女手里,就能变成十几年耐用的农家工具,竹编这一道,最好地印证了古代的灿烂文化。

梁川问着李二花道:“二花姐,你们这种簸箕一般一个卖多少钱?”

李二花道:“这种小的簸箕一百文钱一个。”

“大的呢?”

“大的有的几百文。看要做多少时间。”

叶小钗忍不住惊呼:“这半天功夫就能赚一百文钱吗,要是白天打一天的柴,再挑到集市上去卖,累得腰酸腿疼,也赚不到一百文钱啊。山上的竹子都是野地里长的,砍下来就能做成竹编,要是销路好的话,莫说温饱了,就是做成小富之家,也不是不可能啊。”

梁川盘算了一下,说道:“竹编是很好的东西,家家户户都用得着,但是一件竹编往往要用很多年,就凭咱们凤山兴化这个小小的地方,要是想凭这门手艺温饱不成问题,但是要想致富,很难,市场格局太小了。”

大家听着梁川又在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她们听不懂,但是梁川说的有板有眼的,不像是在说胡话。

梁川接着说道:“这个路子要是打开了,把市场面向整个大宋,咱们这里做成一个生产基地,这样就真的有发家致富有的希望了。”

一家人正说得高兴火热,门外何保正的声音传了进来,人影没到声先到了。

现在地里正是农忙的时候,何保正家里没有水田,就种了一些小麦,朝庭为了鼓励南方的农民种一些北方作物,防止农民因为南方的灾害而因灾致贫,就驯化了北方的小麦到南方来种,这种驯化后的麦子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北方的小麦好吃。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春小麦。种这种小麦在南方朝庭是免税的。

梁川想给他们一些种麦子的建议,但是想想还是算了,他就怕说了也没人信。种了一辈子地的农夫谁会去听一个没刨过地的农民的话,把自己的地随便折腾?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没有拿出实际的农业成果之前,梁川就是把他的小嘴磨破了,估计大家也是笑一笑,不会当一回事。

梁川冲着何保正打招呼,何保正看着梁川手里端着一个簸箕,好像还是新的。

“你今天没劈柴了吗,手里的簸箕是新买的吗?多少钱,我家的那个去年筛完小麦差不多快坏了,今年估计还得再买一个新的。”

“柴是要劈的,当然也要做点其他的事情嘛!这簸箕集市上要卖多少钱?”

“可能得一百五十文钱,杀一杀价,一百二十文钱应该能买得到。”

“啧啧。”李二花说的价钱可能是他们永安本地的价钱,兴化这一带可都没有会这门手艺的人。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在兴化卖自然就贵得多了,要是拿到北方卖,估计还会更贵。

梁川将簸箕往何保正手里一递,说道:“拿着,这个就送给你了。”

何保正愣了一下,没去接这个簸箕,问道:“这怕是新簸箕吧,你干嘛?专门买来送我?”

“这个不是买的,是我们家的李二花大姐做的?”

“自己做的?”何保正难以置信,拿着簸箕前后端详,还跟梁川一样,用手掰国掰,嘴里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两个平日里不说话不显眼的大姑娘还有这本事,唉,难怪梁川这小子这么好的心,还收留这两个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