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使用燃料来作为动力,虽然能量密度更高,但是结构更加复杂。
按照一般规律,结构越复杂的系统,越容易出问题,这是在高空飞行,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酿成事故,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
放生动力不使用传统机械式结构,而是采用了电感动力系统,通过电流刺激动力材料,形成类似肌肉收缩的状态,从而对外提供动力输出。
这种彷生动力模式,能源利用率比传统机械式要高得多,而且还不容易出现故障,使用寿命非常长,结构也不会特别复杂。
至于电池,他没有另外开发一套,而是使用铝空气电池作为电力存储装置,当然也有更好的电池,那就是通用机器人使用的电池。
通用机器人使用的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更高,而且安全性更好,别说是碰撞了,就是放在火堆里面烧也不会发生爆炸,拿出来冷却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这种电池的成本比较高,至于高安全性也没有那么苛刻,如果高空真的发生激烈碰撞,在电池发生爆炸或损害之前,人已经没了。
铝空气电池每公斤重量存储的能量密度为8度电左右,而一辆电动车每百公里耗电在15度左右,电动汽车的耗能要比个人飞行装置高得多。
按照他的预估,携带一公斤铝空气电池,可以承载100公斤的重物使用8个小时左右,最快飞行速度每小时可以达到300公里左右。
实际上可以飞得更快,只是再快的话,人体就受不了,虽然是全副武装,但是形成的高空压力,还是会让人难以承受,至少对普通人来说是这样。
而且个人飞行装置,主要是作为高空旅游项目,没有必要搞成极限运动,真正体验高空飞行,每小时百公里速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主要是使用个人飞行装置,可以让人飞到高空,俯瞰壮阔的山川河流,以上帝的视角来观察我们这片土地。
所有材料都找齐了,然后就是进行设计,他采用的是全覆盖式设计,也就是说,整个人都是包裹在这套装置里面。
头部会有安全头盔,脑波控制系统就在安全头盔里面,头盔将整个头部包裹住,不仅可以隔绝高空风力,而且还能提供信息展示,甚至能够提供超视距支持。
人在几百米的高空,其实看不清下面的东西,人类的视觉能力比鸟类和昆虫差多了,如果不提供额外的超视距支持,乐趣就要少很多。
而且眼球控制模块,也是内置在里面,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眼球动作,进一步了解使用者的意图。
然后就是身体包裹装置,整体呈现柔性状态,看上去和普通的布料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区别很大。
一是这种飞行服更加隔绝空气,低空飞行感受不到,高空飞行如果不隔绝空气,很容易出事故,这是基本要求。
二是具有电感控制特性,别看一般状态是柔性的,只要通过特殊的电流型号,可以让原本柔性的布料变得坚硬起来,且具有控制弯曲能力,而且还是局部控制。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帮助使用者在高空实现姿态调整,别看人类在地面非常灵活,如果放在高空,人的身体会显得非常僵硬。
如果没有智能辅助调整姿态的方法,人也就两只手能够动一动,身体其他部位很难动得起来,如果乱借力,更容易出问题。
而且人体长时间在高空状态下,血液流动紊乱,会造成腿部麻木,给降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是实现更精准更灵活地飞行控制,飞行控制不仅仅只是翅膀在执行,有时候需要进行腿部动作配合。
人在高空中,腰部以下会显得很僵硬,特别是初次飞行的人,更加显得僵硬,这时候通过飞行服,协助调整姿态,更好实现飞行控制。
飞行服分成两层,很多装置都放在两层之间,例如以防万一的迅速充气装置,如果紧急迫降,减少人体受到的伤害。
当然,最主要还是依靠外部的降落伞,只是低空飞行的时候,降落伞有时候发挥不出作用,伞还没有打开,人就着地了。
除此之外,储能装置在这里面,电池是分散布局模式,主要放置在不影响人体姿态的位置,例如腋下、腿部非关节外侧。
至于其他芯片等控制装置,采用的是同样的办法,尽量做到使用者穿上后,对这些设备无感知,增加使用体验。
不过按照他的这些想法做出来之后,还是觉得体验感较差,这些装置在特殊姿态下,会让人不舒服。
测试之后,他直接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对部分硬件进行更改,例如电池也不打算采用他给寰宇集团的铝空气电池了。
而是准备采用特殊的柔性电池,这种电池非常柔软,特征表现就像布料,内置在飞行服里面,使用者真的毫无察觉。
就连芯片他都不满足于现在的技术,也准备采用柔性芯片技术,同样外部特征表现像是布料,体验感超出一大截。
除此之外,还有导线、电子元器件等等,都准备采用柔性技术,总之要让使用者穿上,感觉不到这些硬件设备。
经过这么调整技术路线,诞生的黑科技就更多了,柔性芯片、电视和电子元器件等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