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火箭整理测试,以及第一二级火箭回收之外,还想要尝试将第三级火箭也进行回收,甚至包括整流罩也要尝试回收。
如果这些任务都能顺利完成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所有的零部件都能实现回收,发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不然哪怕是损失一级火箭,成本也是很高昂的。
就在第三级火箭推着测试卫星在飞行的时候,第一级火箭已经接近地面,正在最终调整姿态,以便安全着陆到回收平台上。
这个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但凡姿态有一丁点问题,可能这级火箭就要损坏,甚至还会发生大爆炸。
所以现场很多人的眼睛并没有盯着还在飞的第三级火箭,而是盯着正准备降落的第一级火箭,现场气氛也突然紧张了起来。
调整姿态可能花费一些时间,但是着陆却是很短的时间,行就是行,不行就发生爆炸,好在等第一级火箭停靠到回收平台的时候,并没有发生爆炸。
现场顿时安静了一下,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可是掌声并没有持续多久,大家的眼睛有盯着第二级火箭的回收画面。
就在第一级火箭在空中调整姿态准备着陆的时候,第二级火箭也缓缓地接近预定好的着陆平台,准备开始逐渐调整之势,为着陆做好准备。
其实这些着陆环节,都是由人工智能根据火箭姿态数据进行调控的,只要各个零部件没有问题,一般不会有失败的可能。
其实第三级火箭的回收,乃至整流罩的回收工作,他都是测试了无数遍,只是外太空的环境非常复杂,回收把握性就没那么大了。
对于火箭回收,肯定是优先保证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顺利回收,第三级火箭能回收固然好,无法完成回收,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因为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其实就默认了第三级火箭和整流罩不可回收,如果回收失败也不会有损失,如果顺利回收,那就赚大了。
就在第三级火箭开始打开顶部的整流罩,整流罩里面的卫星开始启动发动机,缓缓脱离整流罩,向一定轨道飞去。
确认卫星顺利脱离整流罩之后,整流罩又开始缓缓合上,和刚才打开没有什么两样,第三级火箭带着整流罩开始做返回地面的准备。
别觉得这个很正常,其实正常情况下,整流罩一旦打开,合上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但凡有点空隙,就会出问题。
他们之所以敢这样,主要是采取了最先进的工艺,让整流罩的缝隙非常小,足以抵挡外太空复杂环境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就是内部也有自密封装置,在整流罩合上之后,会进行加固密封,不会让高温、离子流等对里面造成破坏。
就在第三级火箭为返回做准备的时候,第二级火箭已经在空中完成了姿态调整,顺利降落到了回收平台。
当第二级火箭顺利回收之后,现场自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甚至比刚才还要持久,然后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第三级火箭回收画面上。
播放第三级火箭的屏幕上是模拟画面,因为他们还在外太空,但是从模拟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三级火箭的姿态和状态数据。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数据出现红色警告,大家只能安静地等待,这中间的所有工作,都会由智能化程序自动完成,不需要地面插手其中。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信号传递是有延迟的,在高速运行状态,哪怕是呈现1毫秒的时间差,结果误差也是很大。
为了提高回收成功率,三级火箭全部采用了智能化程序控制,地面监测系统只是给智能化程序提供数据支撑,如何做决定还是由智能程序来负责。
------题外话------
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