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tet_c">刘鸿训苦笑着说道:「从党争开始以来,还从来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搞的。他依托和辽东的贸易、还有数额恐怖的辽饷带来的巨大好处。勾结拉拢了阉党、东林、晋党、宗室、勋贵、外戚、辽东将门中的很多人。居然形成了一个超越党派的,以巨大经济利益为纽带。拥有独立军事力量,和庞大监察、行政、司法官员。从朝廷中枢到地方基层,组成的势力恐怖的辽饷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拥有巨大的现金流,一个是用关宁军每年庞大的军费绑架朝廷。东林搞来了辽饷,最终要靠他们报销掉。否则辽饷就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东林的人尽管知道他勾结其他势力,也不敢和他翻脸,毕竟这么庞大的利益,别说他当两面派,就是让他们吃屎,他们也认了。」
「晋党和八大商团,自从被定远伯搞掉了张家口。东林又趁机把漠南蒙古的东部单独成立了热河行省。就是要堵死他们和建奴的贸易通道。现在晋党和八大商团唯一的指望就是他。所以也不敢得罪他。」
「勋贵和郑老贵妃、福王势力手里毕竟还有毛文龙,他们相对最不依赖他。也就是说,目前北方他唯一没有搞定的势力,就是京城里的这帮老爷。如果他把京城里的势力也搞定了,他就可以组阁了。」
杨凡默然,没想到圆嘟嘟居然有这么大的手笔。
可见在这个末世,手里有一支自己的强大军队有多重要。没有关宁军,他屁都不是。可是现在,明知道这家伙谁的人都不是,野心勃勃,也要捏着鼻子拉拢他。
权力这东西,谁也不嫌多。人往高处走,当官自然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走向最高权力是任何当官的人必然的方向。
这和人品无关。势力达到了,心思自然也到了。
当初曹孟德不是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征西将军吗。到最后,愿为周文王。这都是势力膨胀的结果,人的野心也是和实力相吻合的。
「勋贵们和福王派他们相对比较超然,对待辽饷集团也很冷静。他们担心未来袁崇焕的野心膨胀,发生一些不忍言之事。所以他们开始布局,在京城增加自己的力量。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后,英国公担心将来袁崇焕野心膨胀无人能治。所以和老夫商量,在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的圣旨上加一条兼管捕营。」
惠安伯张庆臻是杨凡前任提督京营戎政,和杨凡也认识,都是勋贵一脉,自己人。京城里的常驻武装力量,主要是兵马司和巡捕营。兵马司也就管管治安。巡捕营则相当于后世的武装警察,有一万三千多人,五千骑兵。实力强大。
如果京城有事,巡捕营就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圣旨和兵部的共同调令,京营进不了京城。
这个操作,惊动的人最少,基本就是不会声张。
但是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的圣旨上有这一条,有事拿出来就好使。到时候,调动城内的巡捕营就是合法的。这是勋贵埋下的后手。
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根本不会声张这件事。巡捕营那边也不见得能知道。圣旨都是一式两份的,甚至三份。宫里是有底案的。但是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外面的人哪里有机会去宫里核实,基本这份圣旨就好使。
此时杨凡终于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做这件事需要宫里和五军都督府、内阁配合才能做到。郑贵妃的人负责宫里,勋贵负责五军都督府、内阁中有首辅刘鸿训。才算能把这件事儿办了。
不过,这也说明,崇祯和郑贵妃斗了这么久,司礼监里居然还有郑贵妃的人。要不然,这圣旨上多出来的字,是怎么出来的。圣旨写好,出了司礼监,在想往上添加字迹,是不可能的。
这么高级的东西,怎么可能没有防伪措施。不论是字迹还是油墨,都容易看出来。所以,要
想天衣无缝,只能是从司礼监加上字迹。
然后刘鸿训复核时假装没看到,从内阁通过。
到了五军都督府,那里是勋贵的地盘,自然没事。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就是,事情居然泄露了。有人向皇帝告发。
而告发的人不对劲,居然是巡捕营提督郑其心。这是兵部草拟,司礼监誊写,皇帝审核通过,内阁副署下发,五军都督府转发的提督京营戎政的圣旨,和巡捕营有半毛钱关系。
郑其心哪里可能看到这份诏书,他是怎么知道诏书上多了几个字的。做梦梦见的吗。而且惠安伯也不会公开,只是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明朝惯例,京营提督(卫戍部队)和巡捕营(京城武警)统领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原因大家都懂的。朝廷任命惠安伯张庆臻统率京营,诏书里竟然多了让他「兼辖捕营」四个字。这样的话,两支部队就都归他指挥。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是不相干的巡捕营提督郑其心发现了。他立即向皇帝举报。
崇祯吓了一大跳,以为这些蠢货要搞政变。诏书都敢改?这是要干什么。
这绝对不可能是笔误问题,而是有人故意的添进了这几句话。就是这多出来的四个字,就能让张庆臻能够指挥巡捕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