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七海扬明> 章一三三 回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一三三 回国(1 / 3)

而在如何把这封信送达李君度面前上,李君华耍了一个心眼,因为他知道,如论自己的姿态如何放的低,无论自己的语言如何恳切,他的话都会被长兄视为假惺惺、假仁义,毕竟,当年争夺皇位这件事是长兄一生都走不出的漩涡。

所以,这封信没有走两国皇室之间的密件渠道,这个渠道其实早早建立,是两国皇室之间私人信件的来往,当然,建立这些年来,只有李君度与帝国境内父母之间来往,这兄弟二人从未通讯过。

李君华命令安全局的人按照外交渠道的流程,把这封信送达帝国驻阿格拉的大使馆,是外交邮件里面装皇帝私信,这样帝国驻印度大使在拿到之后肯定不敢拆看,但也会担心送回国内而耽误行程,因此一定会找裕王这位皇帝的亲兄弟解决这个麻烦。

李君华对自己的弟弟实在是太了解,李君威这个家伙素来对别人的隐私好奇,当年李君华尚未婚配,北伐漠北时去军前效力,与身在京城的未来皇后之间有书信往来,但凡经过了李君威的手,无一例外都是要被他偷看的。

与长兄从未有私人书信联络的李君华,忽然在印度政变之后给长兄去了一封书信,仅仅是这一点,都足够李君威打开了,更不要说,里面的内容肯定涉及到李君威。

只要让李君威看到了写给李君度的信,那一切就好办了。

如何顺利让长兄接受自己的安排,李君华不知道该如何做,但他知道,只要按照这个流程到了李君威手里,凭借弟弟的聪明才智,肯定就能解决了。

事实正如李君华料想的那样,李君威看到书信之中,感觉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从来不惧怕国内有人故意整自己,因为他向来把报复政敌当成自己在国内的主要事务,并非他有这个爱好,而是李君威认为这是他与二哥李君华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李君威的眼里,二哥李君华实在过于正直了,这个以君子德行约束自己的皇帝实在是有些迂腐,有些时候,他愿意用一些非常的手段替兄长解决一些人一些事。

但是这一次有些不同,这一次反对的人实在太多了,隐隐有结党之势,已经不是快刀斩乱麻可以解决的了。

李君威也耍了一个小手段,他故意把信带去了太子宫,故意让负责洒扫的奴隶看到,李君威清楚的知道,这些人之中肯定有长兄的眼线,未必是监视自己,而是监视身为太子的李昭圭的。而这些人确实看到了书信,抄录了一份送到了李君度面前,彻底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君度这个时候也已经知道李君威在国内遭遇的舆论指责,他没有管是因为这符合他的目的,或许可以逼迫弟弟留下来,但是看到这书信,李君度就知道,自己的打算又落空了。

为了保住裕王,李君华甚至会央求自己帮忙,那么已经说明了两点。

李君华绝对不会让弟弟君威留在印度的。

李君华会不顾一切的为李君威在印度所做的一切开脱,或许会做一些非常之事。

在李君度看来,身为一个皇帝,解决下面的纠纷太简单了,杀几个领头闹事的就可以。既然裕王离开已经不可避免,李君度可不想让李君华当这个好人,于是立刻让李君威进宫,帮助弟弟解决来自国内的指摘。

李君度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通商,另外一个就是和平外交。

在印度斯坦帝国建立之后,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完全垄断在了后族手中,为了加强管理,整个帝国只有第乌一个通商口岸,而为了让李君威有所交代,李君度把通商口岸增加到了四个,但新增的三个全部都是殖民者曾经的殖民地。但这仍然弥足珍贵,有助于开启工业革命的帝国在印度的贸易扩张。

而和平外交则并非与帝国之间,两国的外交从来都是若即若离的,李君度并不准备改变这些。所谓和平外交是接受帝国裕王殿下的外交斡旋,与一直敌对的莫卧儿王朝等次大陆上的敌人达成和平协议。

虽然这些功劳安在李君威身上,但是仍然符合印度的利益。李君度的放开通商,是以引进帝国先进技术为前提的。而和平外交也在印度经历一次内乱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

当然,这都是作为李君威‘实际取得的外交成果’对国内展现,诸如印度准备彻底开放、要与帝国联合征服波斯等谣言也有意的被推出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是谣言,但都是可以在报纸上大标题报道的东西,因此会让裕王的印度之行显的更有成效。

虽然两个哥哥斗智斗勇,各显神通,但李君威是实实在在得利的,原本前去印度只是一个意外,但却没想到为他这几年的海外行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既然裕王的印度之行取得了如此丰厚的成果,于国有大利,那么一些舆论上的指责就不攻自破了。一直以来,实行包容政策的皇帝也下令严查,着实抓了一大批人,而这也是给裕王的交代。

你看,有人骂你,我替你报仇了,那你回来就不能反攻倒算了吧。

“怎么只有你,皇上怎么没有来接我?”李君威看到码头上只有诚王林君弘,不解的问道。

林君弘自然不会把裕王的这种话当成什么大不敬,毕竟这说的是兄弟之间的事。“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