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合众国教科书中,长崎事变一直被冠以长崎大屠杀之类的名字,且被定义为是日本德川幕府针对合众国自由守法商民的迫害和屠戮,但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却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这场被称之为大屠杀的事变中,中国籍商人的死亡人数只有三十五人,如果加上伪装成中国商人的广南、暹罗商人及被针对的华人群体,也不过造成了五百人的伤亡。
实际上这种被冠以大屠杀的事件能上教科书,更多的是合众国的海外军事行动能得到国民的支持,因此常常把一些死亡数量很少的事件称之为屠杀,以更好的干预海外局势,对于这一点,欧洲人习以为常,比如后世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大屠杀,只死了五个人。
长崎事变爆发后,并不是日本乱民包围长崎城进行大规模的屠杀,相反,魏柏年很快从唐津藩武士的嘴里知道,这次事件并非是德川幕府策划的,主要依据在于,除了唐津藩,九州各藩都没有进行动员。
搞清楚状况之后,魏柏年当晚便是以中国公使的身份对所有的中国商船进行军事管制,并且授权水手们强征所有的日本商船和水手,而对于其他外籍商船则予以放行,而在此之前,魏柏年已经向大本营和济州岛的北洋战区求援。
当晚后半夜,魏柏年亲率一支八百人的武装队冲入了长崎城,控制了主要街道和长崎奉行所,宣布对这座城市进行军事管制,然后命令城中所有的中国人和华人向码头撤离,而码头的船只则将其先带到长崎港最近的五岛暂时安置,第二天华人自卫队和中国商人志愿队组建,控制长崎的武装力量达到了四千人,虽然枪械不足,但大炮却很多,直接放在路口装满霰弹阻击。
日本的暴民很快被镇压,唐津藩与周边的两个谱代大名重新组织了两千五百人的军队围攻,但遭遇了失败,长崎事变发生的十天后,北洋舰队就赶到了,可惜,北洋舰队指挥官只带来了战舰,没有带陆战队,因为他得到的情报只是长崎发生骚乱,商船需要护卫。
但舰船上还是有随船陆战队的,舰队里的水手也不缺少武器,北洋舰队司令官宋罗峰派遣一千人上岸支援魏柏年,魏柏年是宋罗峰的堂外甥,配合倒也得当。
中国人控制长崎城的消息很快传开,九州和本州的一些大名开始集结部队汇聚而来,但也有一些大名,比如岛津藩故意找借口迟缓出兵。
大本营,元老会议室,元老们因为突发的长崎事变已经被紧急召集起来,这一次元老会议中多了阿海和马东来两位年轻的角色,李明勋今年初就召集了他们前来大本营述职,按计划,先工作适应一段时间,继而接管执政总院。
“北洋舰队送来的消息是,在日本军队完成合围之前,所有人已经完成撤离,舰队已经隔绝了五岛和九州之间的联络,魏柏年正在联络各方船只,将侨民运送到大本营安置。”阿海向众人介绍日本的局势,简单总结了一下。
桌上摆着报纸,头版头条都是关于日本的,屠杀、大屠杀之类的字眼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李明勋问道:“舆论情况如何?”
“整体的舆论是要报复,但这是元老院尚未有决断的情况下,这逼迫我们尽快拿出决策来,国内的商人阶层正在引导舆论,有些人主张战争报复,有些人主张外交协商,但都要求介入日本。”马东来说道。
元老们很清楚,合众国进行海洋贸易的商人或者商业组织,三分之一与日本有贸易往来,不然日本也不会是合众国第一贸易伙伴,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这些商人都不想失去日本这个贸易伙伴,目的都还想继续做生意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最担心的是,合众国与当年的葡萄牙、西班牙一样,就此退出日本。
“出岛的荷兰人呢,他们现在如何?”林诚随口问了一句。
阿海道:“在事件发生后,长崎奉行派人保护了出岛的荷兰人,但是据我们的情报,荷兰人一个没死,而且所有的高层提前都离开了出岛,说是去外海垂钓。”
“显然,这件事与荷兰人有关,元首阁下猜测的没错,荷兰人不仅与满清结盟,还想在日本方面给我们找麻烦,或许他们希望我们与日本德川幕府发生全面的战争,这样我们就要面临日本和满清两个陆地敌人,给海洋方面的荷兰人更大的机会。”西蒙斯拳头敲打着会议桌,发表自己的见解。
即便没有证据,但是李明勋认为西蒙斯的猜测很准确,这也是关键所在,到底要不要介入日本,何斌是个日本通,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西蒙斯阁下,或许是荷兰人挑起这场争端,但是否介入还是要看日本德川幕府的态度,我建议派遣使团前往日本,最好是由元老带队,直接去江户,找德川家纲将军谈,我或者林河元老带队,尽可能的避免冲突。”
“说的没错,如果德川幕府愿意解决争端,并且可以恢复以往的贸易,甚至只是部分恢复,我们就能给国内的商人一个交代。”林河赞同道,何斌长期担任驻日本商业代表和公使,林河主持过与德川幕府,关于虾夷地的谈判,面见过征夷大将军,这二人有一个出马足够决断了。
“你们的意思是避免与日本的战争?”李明勋看向众人问道。
西蒙斯、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