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一切如常。 宫内回廊过道,一重重都站着宫女,偶尔也有女官和太监来往,都是平底软鞋,脚步轻盈 内处灯火透明,明黄重幔掩映,太监都是手执拂尘目不斜视,议事声传出很远。 老皇帝半躺在明黄软榻上,身侧站着几个内侍,正捧着奏章,念着,声音抑扬顿挫。 “停停停。” 读到一处,老皇帝睁开眼睛,伸手虚虚一按,读章声顿时停止。 “夏粮将收,偏偏三辅大雨不止,京城之外雨水连绵……还淹了三处民宅?” 迟疑一阵,老皇帝心里莫名有些不安,可细想又想不出来。 难道还是心忧齐王? “唉,虽说铁石心肠,还是儿女情长!”老皇帝自失的一笑,问:“记得过往不是这时候,今年雨季……是提前了吗?” “回陛下,奴婢不知。”内侍恭敬回话。 “你不知也可谅解……嘶,朕一时倒忘了,这雨季变化,一向是谁主管?” “回陛下,是太史所掌。”赵秉忠上前半步,躬身回着。 “哦,是太史啊,朕想起来了。” “祖制,设太史台,掌史书,天文历法,察四方气运变化。” “灵台有待诏四十二人,十四人候星,二人候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候钟律,一人舍人。” “自太祖以来,变化不大,只是增设道门先生、真人,有时也辅助灵台。” “陛下,如要问雨季反常,当问灵台丞,治历,侯风,侯气。”顿了顿,赵秉忠语气没有起伏,又继续说:“陛下,京城附近,确实连日大雨,听闻已有受灾者。” 老皇帝颌首,回身继续躺着,若有所思,良久,才说。 “着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务必主持救灾,今年既然水灾,三辅的税,酌情减免。” “另外,传太史台,给我叫几个灵台丞待诏。” “是。” 传令的太监而出,这时虽天色晦暗,其实已经到了辰时,本来就官员上衙了。 不久,就有几位面色苍白的中年人,穿着黑色官服,自外而来。 灵台丞待诏,顾名思义,就是司职望气,察天下气数变化。 历代都设,无非名称不同。 时时观察德运兴衰,乃至……找出民间的王气,以扼杀之。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而今,终于轮到朕了吗? 不,朕没有失德……就算朕有些许瑕疵,不过是私德,于这天下,依旧是繁荣兴盛。 这气数,还是在我。 朕不是秦王,民间也无天子气……就是几个逆子,不肯让朕顺心。 老皇帝想着这些,压下心中的烦闷与不安。 往日里,他很少召见灵台丞待诏,但今日却久违想看看。 “朕今日确实是不安,就像当年福儿……那时。”心中起伏不定,老皇帝声音一冷,转脸看向跪拜的灵台丞待诏,声音沉沉。 “近来京城雨期反常,你们听说了吗?” “臣等不治雨事,但听闻有雨气汇聚,令丞大人已经呈上。” “嗯。” 老皇帝心情有些矛盾,半晌才说:“朕今日想听听你们说说天变。” 这话一出,几位灵台丞待诏都是讷讷不敢言,半晌也无人出面,只是深深低头。 “陛下,我等灵台丞待诏,若无恩典,按制不许随意观望天变,擅自官观望,必有天诛……臣等实不敢,请赐准许。” “朕准了,把铜符第三串,第四把,交给他。” 帷幕之后站着一官,手里捧着密密麻麻的钥匙,都用绳子串着。 这时解下一把,由侍者捧了过来。 那灵台丞待诏接过,恭敬拜了三拜,当即手握铜符,仰面望去。 “陛下,臣见一条大龙,色黄红,有紫睛,除此之外,并无异常。” “只是,远方似有白光隐线,似是外敌。” “边远之地,外藩吗?哼,这也不足为奇。”老皇帝冷哼一声,又继续问着。 “我朝德运呢?” “陛下,黄中透着二分红,本朝以火德而兴,而今正转化为土德,这是大兴之相。” “嗯……那你懂观相吗?” “臣惭愧,臣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