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工匠按照丁奇的指导,织成了第一个撒网,特意去南湖上试了试。
效果不佳!
原因是撒网技术不熟练,甚至有两次撒网人跟着甩出去的渔网一起掉进湖水中。这让一干织网人员郁闷非常,誓言将渔网和撒网技术进行提升。
丁奇此次过来,就是应他们工匠组长的邀请,过来一起研讨如何提高撒网技术。
撒网关键的是撒,而不是投更不是抛。
对于从没有接触过撒网的丁奇来说,他只能回想自己以前视频中观看到的撒网方法,尽量将一切细节从头脑中挤出来,供这些工匠们进行参考。
部落目前的织渔网技术已经提高许多,大家都能按照之前丁奇教的织网兜的方法来织网,这还是丁奇帮邻居家的小孩子学习如何制作幼儿园作业(网兜装鸡蛋)而努力学习的结果。因为这个原因,丁奇差点儿成为隔壁老王。
可没想到,隔壁老王没做成,这织网兜的方法倒成为他在原始世界谋生的一个手段。不得不说,人生真的很奇妙!
撒网由网衣、坠子、吊兜、纲绳等几个部分,工匠们按照丁奇讲的,多次调整吊兜的长度和位置,终于得到合适的长度。还有坠子的长度、直径也进行琢磨,确保渔网能快速入水困住鱼。
按照目前的织造水平,还有材料质量,只能在实际的运用中进行调整、提升。
所以,就目前而言只能从撒网技术上入手。丁奇只好将自己看到的撒网场景好好想想,让撒网的人整理好纲绳、网衣及下面的坠子,再长时间练习撒网。他的目的,就是要熟能生巧,在陆地上练得差不多了,再转移到南湖上进行实际练习和捕鱼。
另外在入水速度和防腐上,丁奇考虑用桐油对渔网进行浸润,既能防水防腐,还能加快入水速度。不过,丁奇还听说过一种方法,就是网衣编好后,将其浸入猪血中泡透,再将其拿出放置在烈日下曝晒,使血凝固,能够达到减缓网衣不受腐蚀的效果。
只是目前部落暂时没有那么多猪血,待猪的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这样倒是可以满足需求。
将这些事情交给匠人们之后,丁奇再次来到荆那个木匠铺。现在木匠的数量达到近五十人,他们每天的活计除了加工木板、木桶、凳子、椅子外,还抽出五六个人在研究卯榫结构,如何能够建造更好的房屋。
现在他们这群木匠已经在丁奇的建议下,制作固定格式的木头,一件木器各个部分批量生产,最后组装,算是走上了流水化作业。
另一边,有三四个人在研究制作木轮,他们从森林中砍伐回来一些硬木进行加工,制作成各种不同尺寸的木头轮子,结合青铜,使得做出来的轮子更加结实耐用。
随着部落日益发展和交换活动的提升,能够运送大量物资的大车亟需制作出来。这些轮子的图纸丁奇已经给大家画出来,大家就是在试验研究哪种木头更合适,如何搭配青铜制作。
转了一圈儿,丁奇也没有打扰大家,就径直来到湖边新建的一个高墙院子。这个院子南北走向,东西宽五十米,南北长八十米,墙高五米,只有一间正屋,左右两边各一间偏房。
这个院子有些奇怪,南边没有大门,也没有墙,面向整个南湖。唯一的一座门在东边那堵墙中间,宽五米,有两扇厚重的大木门,只稍稍打开一条缝。这是部落建造木船的船坞。
船坞是丁奇回来之后,丁奇安排人开始建造的,有之
前储存的砖块、石灰,有足够的人手,这所船坞不到十天时间就建成。
船坞里摆满各种木头和锯好的木板,正中间有一艘正在建造的木船骨架,正在搭建龙骨和角梁。
荆制作的这艘木船,每一个地方每一块板的尺寸、形状都在纸上记得非常清楚。这一切得益于丁奇制作出来的草纸,用削出来的碳笔进行登记,也是为了下一步批量制作这种船做准备。
这艘船设计长十五米,宽四米五,高一米六,吃水达八九十公分,丁奇初步估计能载四十到五十人,两边各有十个人划船。船体中间则设立三根桅杆,在顺风时可以减轻水手划船的压力。
目前正在制造的是龙骨和角梁,角梁也只是刚刚开始做,使用青铜钉进行加固,有时候还需要使用新打造出来的钻进行钻孔,便于青铜钉锲进去。龙骨都是使用粗三十五公分左右的木头制作,角梁使用的木头也是粗二十公分长两米的木头用锛和锯子切割而成。
这艘船是按照之前那艘小船的尺寸同比例放大进行制作,但就目前的进度而言,耗费的工时和人力将不会按比例增多,而是成几何倍数增加。
荆带了十个人在做这件事,主要是选择好合适的木头后要进行切削锯,这耗费的工时就会更久,丁奇估计整个冬天都会在这里制作,到明年春天才能下水。
和荆聊了几句,了解了一下进度,丁奇就从那扇门里走出,去看湖边那些水生作物的长势。如芡实、莲叶、菱角等。
这些工作看完,丁奇又马不停蹄来到马鹿在城中建造的灰窑那边,商量如何提高青铜武器的韧性。昨天面对那些狮子,青铜武器的表现却是有些差强人意。虽能刺入对方的身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