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179 杨子正的战略遇到了阻力与干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9 杨子正的战略遇到了阻力与干扰(1 / 2)

有谁有明崇祯的苦?他的任期内发生了多少天灾知道吗?凡是人类能面临界的灾难除了火山爆发与海啸之外,崇祯全经历了。

先说这冰雹,崇祯年间的冰雹灾害有11次之多,其中最大的一次冰雹,发生在崇祯十年的四月,武乡、沁源下了一场冰雹雨,“最大者如象, 次如牛”。面积最广的一次冰雹,是崇祯十二年八月,千里冰雹,下了半天才停歇,白水、潼关,雒南,陇西等地遭灾。

再说这蝗灾与水患,崇祯期间还经历了五次大蝗灾, 蝗灾所到之处, 树木庄稼啃食干净,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受灾严重。这期间还发生九起大的洪涝,江河决堤,田地房屋被冲毁,溺死百姓几十万。

大旱。崇祯继位第一年,全国就遭遇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连续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崇祯亲自祭天祈雨。而自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三年,又是连年大旱。

鼠患成灾。崇祯七年起,老鼠异常猖獗, 不仅吃庄稼, 连皇宫内殿的奏章都吃了。老鼠和人相遇,竟然不惧怕、不躲闪。传闻秦州关山中有老鼠变化成鹌鹑,榆林、定边还出现虾和蛤蟆腹中生下不少老鼠,“食苗如割”。

地震。崇祯在位期间全国发生地震31场之多,话说这次,崇祯十五年,这次地震有多惨?三四个省遭灾。

雪灾和霜降。崇祯六年正月下雪,有些地方的雪深为两丈余。明朝时期一丈约为3.33米,两丈雪厚度近七米深。崇祯十一年五月,喜峰口下了一米厚的雪。不仅雪下的大,有些地方四月遭受了强霜降,农作物被霜冻死。

瘟疫。崇祯六年山西发生大规模疫情,三年后传至陕西和蒙古,人口死亡率高达80%-90%。崇祯十二年长江流域发生严重疫情,疫情愈演愈烈,所到之处,十室九空,甚至绝门断户,一家人无一人保全。到十四年时, 疫情从河北传到北京,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百姓惊慌逃命。

可怜的崇祯,真的,杨子正想到这些真是替崇祯感到不公。崇祯有错么?有,但这天灾连续的搞,谁特么的受得了?

真想快点结束大明的那些受苦受难的平民百姓,方以智在那边应该会好一点吗?

“现在中华民军推进的情况怎么样了?”杨子正问道。

“老师,现在茅都督他们才推进到湄公河的入海口,推不动,天天下雨,道路泞泥,火药回潮,科技部的研究员们都去了一波了,在解决这个问题。”陈维崧答道。

“啧……”杨子正也是烦,这中南半岛可能不会如他想象的那样推进速度。若是操作不当,怕是会陷入这个泥潭。

该怎么办呢?

“官道修的怎么样了?”

陈维崧掏出一个小本本翻了翻,“才刚刚修出占城,现在雨季,往西南很难推进。”

看样子必须得造出子弹与炮弹了,不造出子弹炮弹这火药回潮问题依然是无法解决的。

子弹难造吗?说不难也不难,说难是真难。

不难在于它就只由四个部分组成,底火、弹壳、弹药、弹头,说它难,它也难。

最难的是底火,其次是弹壳,最后是封装技术。

底火啊,这个太难了,是一种极其敏感的火药,放在后世是太简单了,小孩子玩的甩炮用的就是敏感火药,一碰就炸。

但在这个时代难啊,但不攻克子弹的问题,那就无从谈起快速统一中南半岛的事。

因为这里一年中有半年是雨季、潮湿的天气,黑火药太容易回潮了。

“走吧,一起去铸造局,接下来让科学学堂的学子们都花点心思做点研究出来。”杨子正也是没办法了,只能发挥大家的智慧才学,一起来攻坚。

……

只是他才在铸造局呆了一天,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辽东的密报。

“辽东?”杨子正有点不敢相信,反问着许万年。

“是的,大都督,跟洪承畴有关。”许万年点头确定。

“嗯,我先看看。”杨子正拿起密报看了起来,看完后他大致明白了,这是洪承畴想联系他,似乎还是想避开满清联系他。

他是什么目的?投靠?还是合作?

“嗯,万年,你觉得这洪承畴是什么意思?”杨子正问道。

“属下不知道,但依属下猜测,应该是想投靠我们,估计是他怕投降满清史书上会骂他,而当今又没有谁能让他能够投靠的,除了我们。”许万年分析道。

“你说的这个不排除,但是……我想一下哈。”杨子正有点左右为难了,才不久前他就暗暗发誓不会再接受大明遗臣,这才把这誓暗暗发下,这才多久啊,洪承畴这个大能臣就暗示来投靠了。

这让他很为难啊,这不是打他的脸嘛,幸好他没有当面发出来的誓言,要不然别人怎么看?

只是洪承畴啊,确实是个大能臣,在大明他是个会打仗会混官场的能臣。在大清,他又是一个大能臣,明明被大清压着,最后收拾残明势力还不是洪承畴去干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