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依旧用自己那套方法训练。
先设想一个滑行轨迹,然后尽量把这个轨迹滑出来。
陌生的雪道,第一次不行,就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以他越来越强悍的力量控制天赋,总是能一次比一次更精准。
往下冲刺,回转,再回转!
随着不断地训练,刘山的滑雪技能快速提高着——或者说,他对雪板在雪上滑行这种运动方式的力量掌控,越来越强了。
……
晚上吃了大盘鸡,回到房间也没别的事干,就看书学习,攒个0.1毫米的直径也是好的。
他本来想把自己要接受央视采访的事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和“一家人”两个群里说一下,毕竟要上电视了嘛——可又想着,如果说了,那自己玩蹦极的事岂不就“暴露”了?
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也为了不挨老人家的絮叨,刘山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
而且自己也只是上了一个生活类的节目,就跟那些去电视上相亲和答题目的人差不了太多,不算什么光耀门楣的事。
“咦,这样一想……好像不应该抱有太大的期望,毕竟只是一个家长里短介绍生活常识的栏目,他们好像经常在网络上找这种稀奇古怪的素材,观众就是看个乐呵,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一点波浪都掀不起来。”
刘山此刻冷静地这么一思考,发现自己以这种形式上央视二套的这个生活类节目,极有可能最大的收获就是多了一期在b站上水视频的素材——播放后,对扩展空间直径的扩展效果,可能远没有自己之前情绪激动下预期的那么大。
刘山告诫自己,平常心,平常心。
读了一会书,被微信的响声打断了思绪。
拿起来一看,有人申请添加自己为好友,是那个空乘李兰岚。
刘山点了通过。
“刘先生,谢谢您打电话给公司表扬我。”
好友通过之后,对方很快发了一条信息过来。
刘山回了句:“不客气,应该是我谢谢你的帮助。”
“您是乘客,那是我应该做的。”
“再次谢谢您。”
刘山回了个笑脸过去,结束了简短的对话。
顺手点开对方的朋友圈看了下,设置了“最近一个月可见”,只能看到一条前几天发的动态,是一张对着镜子的背影自拍照,露腰牛仔裤,状如蜜桃,看上去弹性惊人。
刘山随手点了个赞,便放下手机继续看书。
书还没翻一页,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小助理周小敏打过来的。
几分钟之后,刘山挂了电话,不由撇了撇嘴。
《是真的吗》栏目组那边刚刚给了新的消息,说“验证蹦极可以克服恐高”这个主题被毙掉了,理由是怕播出后有人模仿。
这……他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是央视的节目,比较谨慎。
“还好没跟家里人说。”
刘山也没有太失望,只是……他想到了什么,连忙闭上眼睛,往世界碎片里“瞄”去。
空间直径依旧是4.8931米,那1.2厘米并没有缩回去!
他长长吁了一口,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心中也大喜——这印证了自己之前的猜想,空间一旦扩张,便是不可逆的!
这个印证对自己而言是大好事,重要性甚至还要超过上电视。
一件不好的事却带来另一件更好的事,果然万事都有辩证的两面性。刘山有些感慨,调整心情,继续
之后几天,他如在长白山一般,不断重复训练。
中间还认识了几个滑雪爱好者和雪场的教练,大家都很惊讶刘山的技术,也佩服他可以放下“爽滑”的快感,像职业运动员那样进行长时间的、枯燥的重复练习。
当刘山感觉自己的滑雪技能快要摸到精通的门槛时,他把工作室的摄像师孔丁招来,进行高山滑雪这个主题第一阶段的结尾录制——挑战号称国内最高难度雪道的玄奘大道!
玄奘大道又称去西天道,爱好者们都戏称这条雪道的尽头是骨科。
滑这条雪道,必须要先签免责书,足以说明其难度和危险性。
孔丁来了之后,刘山先让他去拍雪场的风景。除了孔丁,他还会请雪场的教练帮忙跟拍。
这一次挑战分为三次,第一次先熟悉雪道,第二次用最快的速度滑降,最后再用回转的方式滑一次!
虽然刘山训练时会经常自拍训练视频,但孔丁拍完风景后还是又跟拍了一天他在在丝绸之路雪场的训练素材,到第三天,天气不错,跟雪场方面沟通好之后,挑战正式开始。
第一次,熟悉雪道,刘山控速,尽量缓慢下滑,过程里留心把雪道的情况记了下来。
第二次,滑降,最高速超过了100公里每小时,这对那些职业运动员来说,也就是“还行”的速度,但对刘山而言,已经是滑雪以来的最强冲击,急速带来巨大的压迫感,让他无比兴奋。
第三次,回转,速度没有滑降那么快,但刺激程度分毫不减,需要尽量去掌控雪板转弯的时机和力量,不断地快速而又精准地绕、绕、绕……
最后推雪停下时,围观的人群里响起了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