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古人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以娱乐,那时候更多的是去戏院园子里听人唱戏,听别人唱小曲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有的财主或者是大户员外甚至花重金去请戏班子,这不仅能满足自己的乐趣,还更好的证明了自己的地位,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但听戏你也得懂戏,你得知道里面是哪些内容或者是什么意思,而不是只听到人在台上咿咿呀呀,如果只是听个乐呵劲,那确实品味不出戏曲的那份独有韵味。
其实,唱戏有很多规矩的。在过去的戏班子里,定了种种规矩,不管是班主还是跑龙套的都得严格遵守。如果违反了规定,违反者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处罚的方式有:开除戏班子,不许再从事戏曲演出。会被打板子,如果有那种严重的人,会被吊起来打。罚款都属于情节比较轻的了,还得到祖师爷前烧纸,磕头认罪的。
接下来看看那时候的戏班子有哪些规矩,
例如:“穿戏衣后,上前撩前襟,下楼提后裾。”要尊敬长辈,对老艺人要争先打招呼,让路等。还有“宁穿错,不穿错。”一说,还是很严格的。
但在以前,你听说过戏班子闹鬼吗?你还别说,还真的发生过……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在农村有个叫王友生的人,他特别喜欢听戏,一听到有唱戏的就走不动路了。
一天傍晚,天气又热又燥,刚吃过饭的王友生想吃点凉的东西,但又不知道哪有,突然想到村子北边有一小片地种了西瓜,于是他就有了等晚上去北边的地里面弄点西瓜吃。因为现在天还有点微亮着,如果现在去可能会被别人发现,对自己的名声不太好。于是他就打算睡一觉,等夜里再过去。
因为在农村,人们睡得很早,所以还没到九点钟就几乎看不到灯光了。这时候的王友生是又热又渴,于是直接从床上坐起,喝了口水就穿上衣服出门了。真的是太黑了,如果不是今天有月亮,他可能连路都不好走。偶尔会听到几声狗叫。就这样走啊走,快走到北边地里时,北边的那条小路上突然有一个戏班子,已经搭好台子了,台子后面还有人在换服装,台上也有人在准备演出了,台下坐了很多人,但都是自己不认识的,穿的衣服也有点奇奇怪怪。村子里的人一个也没有,估计都是准备听戏的吧。王友生有点弄不明白,这么晚了,怎么还有戏班子,村里人都不想看戏吗?但是这对痴迷听戏的王友生是个好消息,这里竟然可以听戏,太好了!就这样王友生也找了个地方坐下准备看戏了。
刚坐下的王友生脸上依旧是充满着喜悦,他转头跟旁边的人说:“你也来听戏啊?今天演的什么内容啊?”他一边说一遍笑着问。
旁边的人只是看着他,并没有说话。旁边有一个小孩,眼睛一直在盯着王友生看,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王友生被看的挺不好意思的,眼睛就开始转移了,转移到了戏台上。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一句气势雄浑的台词从台上传来!
“好啊!赵子龙单骑救主。”王友生激动的说。
紧接着几个高大精壮的男人出现在了擂台,一男人手中舞着银枪,一副坚毅的神情,紧接着就是扮演丑角的男人出场,看他们每一个人的神情以及动作都做的十分到位,把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反差表现的淋漓精致。让台下频频鼓掌。让王友生更加奇怪的是,为什么只看到他们鼓掌,却没有看他们相互说过一句话,有的脸上一直是一个神情,好像僵尸脸一般。
“管他的,八百年赶上一回,这次我得听个痛快!”王友生自言自语的说道。
就这样时间差不多快来到了半夜两点,但是氛围却丝毫不减,只是此时的环境显得略有凉意。不过王友生却不在乎,这和看戏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又演了几出,慢慢的王友生有点犯困了,一开始是坐在椅子上用手托着下巴眯会,直到后来彻底睡去。
时间来到了早上六点钟左右,已经开始有人开始下地干活了,此时村民发现了王友生。
“你们看那像不像村子里的王友生?”
“还真是,快过去看看。”一个村民说。
见他躺在那一动不动,就赶紧过去了。
“王友生?王友生?快醒醒!”
就这样村民喊了好几声王友生才迷迷糊糊的睁开眼。
“你怎么睡在这?你胆子可真够大的。”村民激动的说。
“我这是在哪啊?”王友生一脸迷糊的说。
“在北边地里面的乱葬岗!”
此时的王友生瞬间清醒了,快速的从地上跳起来。一脸疑惑且有点害怕的说:“我怎么会在这?”
“我昨晚不是在北边的那条小路上看戏呢吗?怎么在这睡着了,我记得我坐在椅子上啊,你们没听到唱戏的声音?”
“昨晚哪有什么唱戏的啊?一个村子安静的很。”一村民说。
突然一村民说:“我昨晚起床出去上厕所,上完厕所也睡不着了,就在门口那边抽了根烟,然后我看那边马路上确实有一个人,但是他站在在那里一动不动,有时候还在那拍手,好像和谁说着话,我当时就很纳闷,大约是晚上一点多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