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今王翦的地位,甚至已经超过了他的老上司蒙骜。
但是蒙氏一族,经过十几代家族弟子在军中的不断深耕,实际上家族确实还在王氏一族之上。
而且如今蒙氏一族年青一代,执掌黄金火骑兵,颇为受到始皇帝陛下的重视,王氏想要追赶上蒙氏一族,那还是需要几代人的。
这一点,王翦非常的清楚,王氏想要崛起,单靠他王翦父子不够的。
他们二人也确实深受始皇帝陛下的重视,否则也不可能一下子成为父子上将军,要知道,父子二人同朝为官,结为上将军的,在大秦历史中,也极为少数。
除了极个别,根本就没有。
但是王翦也非常清楚,他们这些军中的宿将,因为武道成仙,寿元大大增加,但也不可能一直都待在军中。
即使是强如武安君白起,他们现在也都在大秦的军方退居二线了,一般很少露面,除非是事关大秦生死存亡。
并非是始皇帝薄情寡义,事实上,始皇帝陛下,对于文武大臣,可以说已经做到很好了。
在始皇帝陛下那里,从未有什么功高盖主的存在,武安君白起他们退居二线,也并非是因为军中威望太高,引发了陛下的忌惮。
而是因为无论是军队还是朝廷,不能一直犹如死水一般,没有新鲜的血液,那么就非常的危险。
就如同大秦很多帝王,能活几千上万年,但是一般在帝王位置上,也就坐镇三五百年,最长都不超过千年,就会自动卸下帝王的位置。
那些文武大臣,也大多这般,除非是少数能力超强的臣子,如商鞅这般,因为改革大秦,需要长时间坐镇,辅佐三代帝王。
其他大部分的文武百官,即使能活的久,尤其是武将方面,修炼武道之法,虽说寿元比起修道者而言,确实要差了几分,甚至有些相差一半。
但是一旦修道堪比仙人的,武道法身,也足以活个数千年了。
然而无论哪一个将军,强如武安君白起,在军中,也不会超过三千年,大部分甚至连一千年都不到,就会慢慢退去,隐退到二线。
武安君,也是因为当年,六国联合逼迫大秦,所以才复起的。
实际上,即使退居二线,这位武将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无可替代的。
就如这武安君,在大秦的军方,依然是神话一般,只是他需要退位,给更多将才让位,让新鲜的将才,发挥自己的能力。
否则一旦久了,人都会老,血液僵硬的后果,王朝也是如此,六国就是因为,上面的位置,几乎都是贵族一直把持,僵硬无比,最终才会被大秦给灭掉的。
大秦吸取教训,或者说大秦从一开始,就不似六国那般,大秦这边也有贵族,但是自从商鞅后,大秦的贵族和六国的贵族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大秦越强。
军队需要更新换代,所以王翦知道,他父子二人,能在大秦上将军位置坐上三百年没什么问题。
但是再久,就需要让位了。
接下来就需要慢慢的转变,退居二线了,那么想要保持军中的影响力,必须要有家族子弟,不断进入军中。
武安君白起,名副其实的大秦军方第一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兵家修为武力第一,更多的是,在军中这千年时间,跟在他们身边的那些将帅。
以及白家不断涌现的弟子,这才造就了如今大秦将门第一的白家存在。
白氏一族,虽说因为武安君白起,其他子弟,都被武安君的锋铓而遮掩了,不代表白氏就没有杰出的弟子。
实际上,白氏这数千年,在大秦军中,单单大上造爵位的就不下十人了。
要知道,大上造爵位,几乎算是军队的天花板了,再往上就只有君、侯两级了。
而封侯和封君,除非是如武安君、商鞅这种对大秦有极大贡献,又或者如王翦灭国功劳的。
整个大秦也没有多少位,尤其是军中封侯封君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白氏弟子,能封大上造,可不单单是因为武安君的原因,大秦的军中爵位,算是最为公正的了。
虽说那些将门子弟,在封爵的时候,可能会被优先考虑,但是没有功劳,那么你即使是武安君的亲子,也不会有任何的提拔。
所以白氏能成为大秦将门第一,不单单是武安君,还有白氏那些杰出弟子。
王翦知道,自己王氏,想要成为大秦顶尖将门,差的还远,他们王氏的底蕴,比起那些顶级将门,差了很多。
单靠他父子二人,也许可以保住王氏,成为一流将门,但也仅仅如此了。
除非他王翦的武道,能达到大罗金仙,否则的话,单靠父子二人,很难让王氏位列大秦将门顶尖层次。
除非是后代人才辈出。
但是王氏本身底蕴太差了,族人也比不上白氏他们,甚至比起李氏更是差了很多。
不过眼下,这符文大炮的出现,让王翦看到了希望,如果王氏能够掌控这符文大炮这支精锐的军团,也许就能够如同那蒙氏一族一般。
如今蒙氏一族之所以可以差不多位列顶尖将门,除了蒙氏一族十几代的努力,更加重要的就是,在始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