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网址:</b>本来在“奥陶纪”版本中因为第一轮灭绝高潮中,带来的气候变化以及酸液浓度上升,就让玩家们生存下去非常困难。
这时候再来一波冰河时代,很多玩家的进化点根本支撑不住这么折腾啊!随着手头上的进化点枯竭,没有办法进化出对环境的抗性,自然就只能在残酷的生存斗争中落伍。
而那些恰好在进化的路程中,比其他人都前进了一些些的玩家,便可以通过猎杀这些落伍的生物,从而为自己获得宝贵的营养值乃至进化点。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在原本的历史上,导致超过85%的生物被一扫而空,给生物圈来了一次小小的灭绝震撼。
而在游戏中这次灭绝的成绩是导致74%的物种灭绝,这些灭绝物种中65%属于操控,只有35%是人类玩家。
并且通过观察两个群体的灭绝曲线,可以发现灭绝初期生物是陨落的主力,但随着数量越来越少之后,人类玩家灭绝的速度便开始上升。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游戏中,灭绝的威力不如历史上那么大,毕竟玩家操控的物种固然低等,但是他们本身却具备高等智慧。
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历史上的进化方向是随机而不确定的,但玩家们却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进化方向。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下,导致了如今灭绝的这个成果,即灭绝结束时只有74%的物种消失。
当2107年3月份正式来临的时候,恐怖的“奥陶纪大灭绝”也落下帷幕,《生命的史诗》就此进入“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三个时代——“志留纪时代”。
植物在“志留纪时代”时进化出维管,这再给泥土带来养分的同时,也让植物可以成长的更为高大。
于是和此前的奥陶纪相比,大地的绿意正在进一步扩散,而这些最初一代的陆生植物,为动物登陆陆地提供了食物。
那些操控前口生物的玩家们很快发现,“志留纪时代”的进化树中,解锁了登陆陆地所需的进化功能。
于是他们当即高兴的一个个朝着这个目标冲刺,都想要成为《生命的史诗》这款游戏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陆生动物。
不过那些海洋生物玩家,注定会在这次竞争中落后,因为不管怎么看那些淡水生物玩家,都比海洋生物更能够快速登陆到陆地上。
《生命的史诗》游戏的玩家们早在之前,就完成让生物从海水到淡水的转移,对于前口动物来说这个进化并不困难,只需要改变生物的渗透压适应便可以。
对于真实世界的动物来说,这轻飘飘的一句“便可以”,或许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的进化,但对于《生命的史诗》游戏玩家来说,不过就是几天或者十几天的事情。
但是想要出水域到达陆地,就不是那么轻松的进化了,他们需要对自己全方位的能力都做出调整。
毕竟生物在水里进食、呼吸、运动以及繁殖,和在陆地上完全就是两码事,故而现实世界中不少物种,就根本没完成过从海洋到陆地的进军。
因此想要完成从海洋到陆地的转变,并非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事情,中间必须经历过一次两栖生物的阶段,从而更好的将生物适应从水域转移到陆地。
以最早登上陆地的节肢生物为例,虽然目前证据不多但很多生物学家都相信,节肢动物也经历过两栖生物阶段。
只是他们在这个阶段所处的时间,和鱼类比起来非常短暂而已,也就没能够找到化石证据,但从逻辑学上也可以知道节肢动物想要登陆,难度比起脊椎动物而言要少得多。
他们的呼吸系统更为原始,改造起来的难度就相对比较小,至于保存水分的问题也不必担心,节肢生物进化出的外骨骼,天然就比皮肤更适合减少水分流失。
两栖阶段想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正是物种最关键的繁殖问题,而他们解决的思路也很简单,那就是让繁殖和产卵继续留在水域中。
就如同节肢动物成长非常迅速一样,他们登陆所需要的加点也非常少,因此很快就有玩家成功登陆。
其实通过数据对比也可以观察到,能够在这个时代就完成登陆的玩家,他们物种的战斗力基本原先就比较靠后。
那些在战斗力排行榜靠前的玩家,必须优先考虑加强自己物种的战斗力,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大量进化点,去完成目前来看没什么意义的登陆。
不过也只有节肢动物能够考虑上岸这么奢侈的事情,对于那些后口动物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完成从虫到鱼,但是没有颌的鱼类就是渣渣。
所以即便是到了志留纪时代,后口玩家也只能继续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直到进化出自己物种进化出颌的那一天。
既然整个生物目前还忙着进化出颌,那么登陆这种遥远的事情,自然不是现在后口玩家所应该考虑的。
不过颌出现的那一天已经不再遥远,毕竟“志留纪时代”的下一个版本,就是鱼类真正开始大显神威的“泥盆纪时代”。
甚至都不用等“泥盆纪时代”的正式到来,这时候就有许多已经在此前版本中,憋了一肚子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