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了大学以后,韩春明也没有去浪费时间,而是很努力的去学习。
他每天除了按时的上课,就是去图书馆里面看书,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并且,得益于上个世界结束时,他获得的“专注”技能。
他也并不决得, 这样做会很辛苦,而是乐在其中,读书也给了他一种莫名的充实感。
他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也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学有所获”啊!
……
就这样,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韩春明才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出来。
他也觉得, 自己不应该再这样下去了。虽然热爱读书那是好事情, 但也不能成为一个“书呆子”啊!
韩春明也应该,去做一点其他的事情了, 好来调节一下他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就这样千篇一律的过下去。
但是,他具体要去做什么事情,那就要来好好的考虑一下了,可不能随意行事。
不然的话,就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那样就得不尝失了。
……
就这样,在经过韩春明的,一番深思熟虑以后,他也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去“写作”,因为也只有这个事情,最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了。
至于什么“经商赚钱”的话,那就根本不用再去提及了。
更何况,韩春明现在也不怎么缺钱花啊!不需要他去冒那个“风险”。
要知道,在前些年的时候,韩春明早就已经通过“鸡蛋生意”,赚到了好几千块的钱。
这些钱的话, 凭借现在的这个物价水平, 早就已经够他自己,花上好些年了。
……
并且,在去年的时候,关于“写作”的稿酬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决。
【具体的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来一次性付给稿酬。
著作稿: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虽然,现在还是只有基础稿酬,没有“印数稿酬”,更别说是“稿税”了。
但是,就凭现在这个“价格”,那韩春明每个月,也能够有一个几十元的收入了。
这要比很多人,每个月的工资都高上很多,他也是该知足了。
再说了,韩春明选择“写作”,那也不是为了赚钱。
他是为了获得“名声”,“地位”,还有就是“影响力”这些东西。
他只要随便,有那么一部作品发表出来,韩春明也就能够,混一个“文化人”、“作家”的标签傍身。
这下子,在其他人的眼中,他也就要比一般的人,要突出、显眼很多。
……
至于韩春明,他到底要写什么样的作品,那也要去好好的思索一番,这也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
反正,他是不会随便胡来的,省得造成一个不好的后果。
让韩春明,把自己想要出的“名”没出成,却把原有的“名”给败坏了。
虽然在这个时候,对于思想文化上的禁锢,也已经在被逐渐的放开。
就连在作品的审核上,那也要比以前放松了很多。
很多不能写、不能碰的题材,现在都可以去写、去碰了。
但韩春明,他还是选择了要保守一点,委婉一点,甚至是悠着一点,千万不要去做的太过“放肆”了。
……
最后,在经过韩春明的,一番深思熟虑以后,他终于是筛选出了,符合自己要求的第一部作品。
那是一个中篇类型的小说,名字就叫做《我们的田野》。
它主要讲的,就是在“那些年”,一批年轻人来到“北大荒”插队,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经受洗礼,获得成长的故事。
虽然它,也是在写“那些年”的故事,但要是与这一时期,其他的作品相比,那就根本不算什么问题了。
因为这部小说,它是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描写主人公们经历的。
它既没有去刻意美化,也没有去刻意批判、抹黑那些事情。
完全不像是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都把“那些年”的事情,看作是一场不堪回首的恶梦。
全部都是,持以一种整体、全盘的否定态度,来描写那些年的事情。
总而言之,关于“那些年”的故事,那是一个相当复杂而独特的社会现象。
在创作相关的作品时,不能简单地去断定,某些做法是错误的。
而是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那段历史的真实性。
不回避某些尖锐矛盾,也不能做“非好即坏”的简单化处理,而应该去深入的剖析,一代青年的心路历程。
……
在韩春明,把《我们的田野》全文“写完”以后,他就直接的寄给了《人民文学》。
然后韩春明,就又开始去看书、学习了。他也想有一天,能够创作出一本,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而不是像现在这种,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是百分之百的,都是属于别人的作品。
就这样,又过去好几天的时间,韩春明也终于是收到了回信。
他打开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