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的长江非常的宽,江水直到镇江城下,,但在镇江长江边,却有一个小山,北固山。
对,就是辛弃疾写词的那个。
扼控长江, 成为镇江的第一道门户。
大军选择在北固山横渡长江。
扼控长江的北固山上有一个绿营的炮台。而就是在这个北固山后,就是镇江要塞,孙传时候修的铁瓮城,这里是满清最重要的军营。
只要拿下北固山,就可以直接炮击铁瓮城。
这里,必将成为双方首要搏杀的地方。
王学军调第三万人队孙传进行进攻。
用现在的孙传,打历史的孙传, 是不是很合适?
没有迷信,只是王学军的恶搞。
随着大军横渡,先期到达的舰队,再次首先开火。
对固山上的敌人炮台,发动了密集而不间断的炮击。
至于上面当年的大耳朵相亲的甘露寺的保护,顾不得了。
纷纷落下的炮弹,打的固山上硝烟四起,碎石横飞,占领这里的清军根本就抬不起头来。
趁着这个机会,陆军下船,马不停蹄的直接开始进攻。
驻守固山的清军千总,当然知道这个小山的重要性。
一见敌军登山进攻,不等舰炮停歇,立刻嚎叫着,挥舞着指挥刀,逼迫着那些绿营开始阻击防守。
虎尊,大炮,二人抬,喷射出飞蝗一样密集的铁砂铅子, 横扫着铺满山坡的新明军,将一批又一批的将士打倒。
但将士们没有退缩后撤,而是依旧前仆后继的继续进攻。
一时间炮声呐喊声惊天动地。
“东家,放昆仑奴上吧。”
许杰这样建议。
死伤自己家兄弟实在是看着心疼,死伤些昆仑奴,那不过再买就是了。
虽然昆仑奴要花费东家五十大洋一个,但战死的将士的抚恤,也是五十两啊。
而战死的昆仑奴是没有抚恤的,这么一算,还赚了呢。
外籍军团昆仑奴早在第一批,就登岸了。
整整四千,黑色礁石一般,钉在岸边。面对这样的战争场面,他们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但王学军却摇摇头:“我知道你的心思。但,这批昆仑奴来之不易。是好钢,得用在刀刃上。对于我来说,在他们没有为我杀伤敌人的时候就死了,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啊。”
他们两个谈论昆仑奴,不是从人性出发,是实实在在的以生命价值价格论点。黑命贵吗, 主要得体现在物有所值上。
若是什么都不能在价值上体现,那一颗钻石,其实还不如一块大点的石头呢。
“昆仑奴的价值,要体现在未来他们面对呼啸而来的清兵铁蹄面前,要体现在未来巷战里。那里,才是他们该出现的地方。”
正说着呢,王学军突然一皱眉:“为什么舰队不再发炮轰击山顶敌人的炮兵阵地?”
许杰解释:“实在是火炮的准头不佳,水师将士怕误伤进攻的兄弟。”
王学军就一跺脚:“糊涂。这时候敌人露头,正是大炮打击他们的绝佳机会。误伤怕什么,十颗炮弹,只要有八颗炸准,就比让步兵这么硬冲合算。快,命令炮兵,开炮,直到咱们大明的军旗出现在山头为止。”
随着一声令下,停歇的战舰大炮再次轰击。
正如王学军说的那样,给敌人的杀伤,要远远高于对自己人的误炸。
而火力的压制,更减少了敌人的反击力度。
冲锋队陆军死伤,可比误炸的要少多啦。
战争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自己这一方,拼死进攻。
但敌人也知道这个山头,对整个镇江城防的重要性。
负责督战的清兵千总,毫不退缩。拼死的抵抗。
“我真没想到,脑袋一根筋的满清,火器竟然也如此先进犀利。”
按照前世的经验。
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后,为了保持他们民族的善战之本,他们摒弃了大明在这个年代优越于世界的火器,而坚决的推行骑射功夫。
也就是说,他们坚决用冷兵器来取代热兵器。
这其中在康熙的时候,英国人在朝贡大清的时候,给康熙皇帝献上了欧洲最先进的火枪。
那几杆火枪,是真正接近于后代的后装枪。
如果大清朝廷利用这几杆后装枪的样本,彻底的发挥中原民族那种山寨的潜力。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大清朝廷,就将再一次走在世界军事武器的前列,成为吊打西方的存在。
那么后来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百年的屈辱,也就可能不存在了。
但是当时康熙的道理是:“这都是奇技淫巧,这会让我们满清八旗子弟,彻底的丢弃了老祖宗的骑射功夫,绝对不可取。”
于是就自认为最英明的,将这些武器封存,连外人看都不许看一眼。
结果现在这个战场局面,似乎颠覆了王学军对那段历史真实性的认同。
现在山上的清军,使用的几乎全是热兵器。
各种各样的大炮,士兵的二人抬,三眼铳,还有顺着山坡推下的震天雷,那真是一炸一大片,让自己冲锋的将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