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二做了烟台县户房的掌房。在每天无穷无尽的工作之后,突然又给他加了一个工作,那就是向那些虽然承包了土地,却没有隔夜粮,没有体力耕作却又买不起牲畜,没有农具种子的百姓,发放贷款。
面对这样的任务,当时王小二很是抵触。
因为他知道,这个年代的借款,那就是天文般的利息,那就是阎王债。
不管你是多么富裕的家庭,只要沾边了这个阎王债,你就转眼间家破人亡。
当时他接到这个任务时候,还很是对原本认为仁厚的摄政王,这样的捞钱手段而不齿。
结果他看到公文内容之后,他简直惊呆了。
摄政王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农村信用社。
(好吧,名字很俗)
行长,是一个名字很别扭的外国猴子,叫做杰克。
然后规定,那些没有资金的百姓,可以按照承包的土地亩数,以秋收做抵押。
记住,是以秋天的收成做抵押,而不是儿女老娘(银行要这些做什么?也不是孤儿院,养老院)
发放贷款,利息是每月一厘,一年最高不超过一成。
这里强调的不是联保,而是百姓的信用。
你还不要小看当时那个时代从上到下人的信用。
中国人真正的信用崩溃,是在满清中期以后。满清努力的在弱化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的结局。
在明朝以前,真正统治洗脑的是儒家文化,从娘胎里,就教育你仁义礼智信。
诚信,是关键中的之一。
在那个年代,骗子是被人人喊打的,而不是到了后世是被人羡慕的职业。
在那个年代,一个人想要骗另一个人,良心和信念的这道门槛,你就绝对跨越不过去。
这才有了在那个年代,不管是多么大的一笔交易,都是一诺千金。
不管是什么样的势力,达成一项约定,只要双方互相拍三下巴掌,就绝对不会反悔。
所以才有了那句击掌盟誓的成语。
国与国之间的盟约,虽然会刻在玉碟上,但那不是双方拿回去作为将来呈堂证供,而是一起埋在土里,给老天爷看的。
王小二看到了这样的利息,简直欢欣鼓舞。
这样的利息不但让百姓们获得了充足的资金用于生产,最主要的是,他会无形之间冲击社会上的那种驴打滚的高利贷。
只要百姓有了这种低利息的借贷机会,那谁还去见那驴打滚的高利贷呢?
而这个公文里还提到了一件事,但这不是强迫,那就是吸收当地百姓的银子作为储蓄,给予凭证,然后给他们每年五厘的利息。
在这个时代,那些有钱的人,是没有将钱存到钱庄里的习惯的,更何况,那是要交保管费的。
他们宁可将钱埋在自己的床铺底下,腐烂发霉,也不敢将钱交到别人的手中。或者干脆放高利。
但是这个信用社,压低了社会上的贷款利息,就会让那些想要凭借私人的力量放高利的人,冒着巨大的风险收不上来的情况下,还没有了巨大的利息空间。
这样一来,在绝大部分转变不了观念的人群之外,一定会有一部分有钱的人,将自己手中的钱,等于是交给官府来放利。
对于这一套利国利民的办法,王小二简直是拍案叫绝。
于是,他在烟台县,放出了第1笔贷款。——那就是给自己和自己的兄弟。
自己的兄弟孙二利,带着小嘎子,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已经赚了一点钱。
孙二利也生出来野心,看中了码头上的一座房子,想要开一间杂货铺,内里再办个大车店。
现在随着山东局势的平稳,南面的客商又开始北上做生意了,尤其是南面的小朝廷,幻想着和满清联合剿灭闯贼,南北往来也密切了。
虽然政治上的事很诡异,但那都是大人物该操心的,小人物就是要抓住机会发家致富。
结果现在自己就缺少资本。正在为这事发愁呢。
原本为了支持这个兄弟,王小二准备咬咬牙,找城内银号老板,抬笔钱。
但五分的驴打滚的利息,立刻让他望而却步了。
按照那样的利滚利,一年下来,借贷一两银子,年终要还二两五。
什么样的买卖,能有那么高的利润啊。一年下来,不但要白干,还要倒贴进本钱,那就是阎王圈套。
这下好了,可以贷款开买卖生意了。自己的那五十个兄弟组成的大家庭,日子就更好过啦。
看到布告,第二个来借贷的是一个贫穷的老头,柱着棍子,进来就给王小二跪下哀求:“我儿子和儿媳妇,承包了二十五亩地,可是却没有钱购买种子,驴打滚的利,就是和阎王爷签死期,那是绝对不敢借的。眼看着耽搁了春耕,如果再耽搁夏种,那我们一家就彻底完啦,求老爷行行好,借贷一点吧。”
王小二眼含热泪,把这个第一个真诚称呼自己老爷的老人搀扶起来:“摄政王说了,这次贷款,主要就是针对咱们这些无依无靠的百姓的。但有个条件,必须三家联保,保证秋粮收获后归还,您有三户联保的吗?”
这时候,两个跟随来的汉子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