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侧旁,李孟羲膝盖上摊开着麻布,手中提笔,脚边放墨,借着篝火的光,认真记写兵法。
“夜袭之【暗伏】法。
夜袭为以小博大之举,因而必以轻兵,若劳师动众,则反有丧师颓军之险,不智。
既以轻兵袭敌,敌有谨守不出,有遣精锐出击,若敌出,我袭营之轻兵,不能抗之。
于是,可有暗伏之法,伏击出营之敌军。
暗伏之法,车阵弓弩相辅以成。
遣车架数百,于敌寨百步外,暗成车阵。
此中有强弩装失待击法,满车拉弩之强击法,暗藏篝火隐秘车阵所在之隐击法。
于隐击法,重在藏火,乃木桶,木板布幔,遮蔽火光,布幔涂以黄泥,遮光更佳。
而后,车阵之中有火借亮,调动无碍,远车阵三五十步外,敌不能见火。
我明敌暗,所以可暗伏击敌。
若敌出寨,我袭扰之士立时回撤,引敌军至车阵处。
敌骑执火,为明,我车阵为暗,以暗击明,敌难知虚实。】”
李孟羲写录兵法时,刘备静静于一旁看着。
待李孟羲写完停笔,刘备捶打着坐的发麻的腿,抬头看昏沉天色,看似随意提了一句,“也不知,明日会是如何。”
刘备随意一问,让李孟羲眉头皱起。
沉思片刻,李孟羲皱眉道,“今夜先发制人,皇甫嵩老将持重,不敢与我大打夜战,今夜官军与我,不致大战。”
“可明日,”李孟羲皱眉,“待明日天亮,皇甫嵩或将大摆阵势整砺军马与我厮杀。”
话说到这里,很明白了,虽拖延了一夜,但明日与官军一战,依然必不可免。
沉默良久,刘备微微叹气,目视李孟羲,问,“避无可避?”
“避无可避,”李孟羲立刻就到,而后,与刘备认真分析着,“等他皇甫嵩摆开阵势,要与我厮杀……”
说着,李孟羲突然停下了。
(等等!)李孟羲忽然睁大了眼睛,他隐约觉得好像是抓到了什么。
“对!他皇甫嵩要能摆开阵势!”李孟羲突然面露激动,啪的一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边上刘备诧异无比。
思路飞转,李孟羲表情变化,瞬间就有了对策,“依然用慑敌之法!”他激动到,“老皇甫为沙场老将,正所谓,老马识险途,老将也识险势。
皇甫嵩虽能不惧一死,敢与我军奋而拼杀。
然,若军势于官军大不利,皇甫嵩胆气再胜,他能坐视麾下将士白白葬送性命不成?
官军自折十分,能折我七分,皇甫嵩必与我为战。若形势大不利官军,官军纵折十分,尚不能折我两分,此时皇甫嵩岂能轻送将士性命?”
说到这里,李孟羲直起了身体,面色笃定十足,“故,若能使官军势劣,使其阵势不能展,则皇甫嵩必不能有决战之心。于是,玄德公所求不与官军为敌,成也。”
刘备若有所思。
李孟羲沉声道,“可叫关将军回来,共商军情。”
刘备点头,起身去寻亲兵去传军令去了。
——
于数里外的官军扎营处,关张二人依然依计绕营驰走,呼喝官军出战。
夜里四下漆黑,危机四伏,皇甫嵩已吃大亏,又不知涿州军埋伏多少人马,打定主意,绝不轻出。
某处箭塔之上,曹操目视寨外,近处,有涿州军骑兵持着火把,往来奔驰如风,往远看,漆黑一片,愣是看不出涿州军暗伏人马在哪。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兵法精义,今知矣。)曹操远眺漆黑夜色之中,见夜色深沉如若万马千军偃伏,曹操感慨。
脑海中,浮现出一少年面孔,那涿州军军师,那个小少年……
目视悠远夜色,曹操忽然无奈笑了,若今夜布置,出自那个小少年,便太过惊人。
实则,暗伏战术,并不是完全出自李孟羲。
然则,比计策全部出自李孟羲更为恐怖的是,夜袭全计,乃是刘关张三人并李孟羲认真讨论,集众人之智,方成。
正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一人之计,无论如何会有漏洞,多人共计,近乎逼近完美。
这才是涿州军最强之处,而非是李孟羲一人之智。
毕竟,李孟羲虽多奇谋,实务不能尽通,关羽虽多读兵法,奇谋非其所长,刘备通人心,张飞有急智,众人相合,严密无露。
曹操依然临高观阵,涿州军单调的绕营驰走,曹操似乎看不够了一样,目光不移,其身后,夏侯元让早待的不耐了。
涿州军骑兵已奔驰良久,不见歇息,曹操暗思,(待其力衰之时,或能反出击之。)
正这时,忽然曹操看到,遥远处,有一微弱光点在朝这向接近。
曹操顿时来了精神,凝目观望。
见那遥远光点,快速接近,到近到一定程度之后,隐约可见,火点清晰了,变成了十字状的火光。
盖是,一根长杆,十字状搭绑木头,横木头两端点火,上端也点火。
如此,夜里火把纷乱,独此一杆火把,火成十字,醒目异常。
曹操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