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亲验完毕,下令散去众人。
乡勇散去,关羽向李孟羲走来,在李孟羲面前站定。
居高临下的俯视着身前的小人儿,关羽神情有些复杂。
“孟羲,真不知你师承何人,你年纪轻轻,军阵一道比关某更要强上三分,”关羽手抚长须,轻声叹息着,看了李孟羲一眼,“与你相比,某远不如你。”
关羽心情很复杂,即有阵法大进的喜悦,也有被一个孩子所超过的尴尬以及自惭形秽。
听出了关羽话语中的失落萧索之意,李孟羲一个机灵。
和长辈或前辈一起谈话时,当长辈自嘲时,可万不能傻乎乎顺着话迎合下去。别人自嘲是别人的事,你赞同别人的自嘲,是打别人的脸。
李孟羲深知此理。
“哈,关将军说笑了。”李孟羲哈哈一笑。
“将军说我精于军阵之道,却是看错我了。”李孟羲连连摇头,矢口否认。
“将军当真以为,我一黄口孺子,兵法能胜过将军?非也!”
李孟羲不肯承认他兵法比关羽强这件事,不单单是为了给关羽面子,李孟羲也是实话实话而已。
“我能看出将军阵法疏漏之处,非是我学识精深,而只因一事。”
关羽来了兴趣,他丹凤眼微眯,“因何一事?”
李孟羲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将军岂不闻,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耳?”
“将军囫囵局中,而我旁观在侧;将军成阵,要着眼全局,而我只着眼微毫之疏,如沙中取珠,粟中捉鼠,故此易也!”
“想来若是孟羲演阵,而将军旁观,我不如将军甚矣,关将军又何必自惭难当?”
李孟羲一番开导之言,他用词谦卑,直说能看出关羽阵法的疏漏之处,不是因为他李孟羲有厉害,只是因为在旁观的角度,看的更清楚罢了。
而且若论兵法,李孟羲说自己远不如关羽,若换李孟羲演阵,而关羽旁观,位置如此一颠倒,关羽又何尝不能给出比李孟羲多的多的阵法改进的建议呢?
李孟羲给关羽上呈两策,假如换李孟羲指挥乡勇们布阵,那会是灾难性的一幕,那么关羽会给李孟羲二十个建议都不止。
李孟羲说的有道理,关羽听完,面色稍荠。
李孟羲给关羽找了个完美的台阶,于是关羽心里的那一丁点芥蒂没有了。
关羽点了点头,“孟羲,明日再演阵,你且在旁一观,但见丝毫疏漏,务必告知于我。”关羽很认真的相邀。
李孟羲却笑着微微摇头,“将军眼光,却是窄了。可助将军改阵者,又何止是我?
岂不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一人之智,不如两人之智,你我两人之智,又怎抵众人之智?”李孟羲连连摇头。
说着李孟羲目光炯炯,他抬手指去,“军阵之事,将军若是去问他们,必多有补益。”
关羽诧异,他顺着李孟羲手指的方向去看,“……孟羲是说……乡勇?”关羽错愕。
“正是。”李孟羲看着关羽,认真的点了点头。
李孟羲很认真的说的,毕竟,乡勇们也是历战之卒,他们打了不少仗了,身处阵战第一线,阵法哪里有能整改的地方,他们最有发言权。
关羽听到李孟羲说,去问乡勇们该如何改进阵法,关羽闻言,仰头哈哈大笑,边笑边摇头,“羲儿,说笑了!”
李孟羲被关羽笑的摸不着头脑。
“将军于阵外演阵,而众乡勇身在阵中,若论身感体悟,将军或许,还不如他们。”李孟羲悠悠说道。
士兵就没资格谈战略了?非也!
当年抗美援朝,就是一个美国小兵发现了我军携带的口粮只够七天,从而有了礼拜攻势,给我军制造了大量麻烦。
李孟羲不仅有前世可为师,更有未来的事可未师,这是关羽所不能及的一点。
李孟羲看着营中忙碌着准备收帐篷行囊准备拔营走的士兵,他开口道,“将军麾下众乡勇,已是历战之卒。
他等虽无大智,然,其冲锋陷阵之时,于战阵之变,其身感体悟,恐尤胜于将军。”
“将军若不耻下问,纳众人之议,必能优劣得所。”
关羽讶然的低头看着李孟羲,而后,关羽细思之后,发现李孟羲说的其实很有道理。
关羽转头去看了看散的七零八落的收拾着东西的乡勇们,然后又转回头看李孟羲。
道理虽是这么说,可让关羽去问麾下士卒该如何更好的改动阵法,关羽迟迟下不定决心。
人人平等,只有后世才有,官兵平等,也只有后世才有。
而今是东汉末年,社会风气是贵贱分明,军中上下级更是等级森严。
一军主将,不顾身份去向小卒求教,关羽着实拉不下脸。
这是,关羽的身份包袱。
关羽明明意动,却不肯拉下脸去一问究竟。李孟羲见关羽犹犹豫豫迟迟不肯挪窝,他看不下去了。
李孟羲走到关羽身后,用手轻推关羽肩膀,“快去嘛,再等会儿天热了。”
关羽转过头,他皱眉略不满的看了李孟羲一眼,李孟羲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