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和颜良站在一侧,颜色侧目道:“谁来了?”
“你看了就知道了。”
门外走进来一个身材瘦削、面容清秀的青年,他身着一袭青衫,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
青年走到刘协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陛下,我乃曹公麾下大将郭嘉,特来投靠。”
青年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坦然。
刘协一愣,郭嘉这名字他自然听说过。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麾下最为倚重的谋士之一。
他以智谋闻名,曾为曹操献上无数良策,助其平定北方。
刘协却是不信,郭嘉为何会突然来投靠自己?
黄鼠狼给鸡拜年未安好心。
怎么什么人都给他投靠了?这郭嘉不是曹操的得力助手吗?为何突然弃暗投明,转而效忠于朕?
这其中必有蹊跷。
刘协敲着额头,心中暗自思忖:“这郭嘉号称鬼才,其智谋连曹操都倚重无比。他若真心来投,朕岂不是如虎添翼?但若其中有诈,岂不是引狼入室?”
刘协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郭嘉,朕听闻你智计过人,曾助曹操平定北方。何要投靠朕?”
颜良和张辽也好奇地盯着郭嘉。
郭嘉笑了笑,从容不迫地道:“陛下英明,疑人之心自是难免。然而,郭嘉此来,实为天下大势所趋。曹操虽强,但其心胸狭隘,难容异己。而陛下您,乃是天命所归,仁义之君。郭嘉愿以微薄之力,助陛下成就大业。”
刘协闻言,眉头微微舒展,“你言之凿凿,但朕如何能确信你所言非虚?”
郭嘉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奉上:“陛下,此乃曹操亲笔所书,其中言及对郭嘉的不满与猜疑。郭嘉愿以此为证,表明心迹。”
刘协接过书信,展开细读,只见字里行间充满了曹操对郭嘉的不信任与责备。
刘协心中一震,暗自思忖:“看来郭嘉所言非虚,曹操果真对他心存芥蒂。”
颜良和张辽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
无人不知曹操对郭嘉的倚重,却没想到曹操竟会如此对待这位智囊。
刘协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地望着郭嘉:“朕愿信你。但朕有一事不明,你为何不选择其他诸侯,而独独投靠于朕?”
郭嘉毅然道:“陛下,天下诸侯虽多,但唯有陛下您,心怀天下,仁义为先。郭嘉虽在曹公帐下效力,却深知其野心勃勃,非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而陛下您,胸怀宽广,以民为本,这才是真正值得追随的明君。郭嘉愿以微薄之力,助陛下扫平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刘协听着一番拍马屁的话,心中却不禁冷笑。
只不过为了在曹操帐下生存下去的权宜之计。
“那你走到朕的身边来。”
颜良抬脚就要护在陛下身侧,张辽抬手拦住他,朝他摇摇头示意他不必紧张。
能亲手割下贾将军的头颅之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定然武艺高强,心思缜密。张辽猜测若是他和颜良携手也未必能轻易取胜。
郭嘉不知刘协卖的是什么关子,但还是依言向前迈了几步,只剩下三尺距离。
“抬头看着朕。”
郭嘉抬起头,目光坦然地与刘协对视。
刘协身子探了出来,目光锐利地盯着郭嘉,“朕和曹操手里的天子,你觉得哪个更真?”
郭嘉瞧着这张脸有些失神,少年刘协他曾见过几次,与与眼前之人并无二致。
但是与曹操手里的天子相比,眼前之人显得更为沉稳。
“陛下,天子之真假,非臣所能评判。但臣所见,陛下心怀天下,仁义为先,这才是真正的明君。至于曹操手中的天子,臣未曾见过,不敢妄言。”
刘协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未曾见过?谁信啊?
他饶有兴趣道:“朕前几日给曹操送了一份‘大礼’,不知他看到自己将士的脑袋是否还安好?”
郭嘉手脚忍不住生出了些寒意,暗骂此人手段狠辣,但没想到竟会如此直接地展示给外人看。
“陛下,您这是何意?”
郭嘉尽量保持镇定,但声音中仍不免带有一丝颤抖。
“朕知道你是个聪明人。朕给你看的这份‘大礼’,不过是冰山一角。朕要让你明白,朕并非无能之辈,而是有实力与曹操抗衡的真正天子。”
郭嘉心中一震,他开始意识到刘协的真正意图。
这位年轻的皇帝并非只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而是在向他发出一个信号——他需要郭嘉这样的人才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野心。
“陛下英明,臣愿效犬马之劳。”
刘协指了指张辽,“把他带下去吧,你带在身侧熟悉一下。”
郭嘉松了口气,正要和张辽一同退下,门外忽然走进两人,差一点就撞在了一起。
郭嘉定睛一看,认出其中一人是荀彧。
郭嘉心中一惊,虽然早晚都会遇到,但没想到这么快就与荀彧面对面了。
两人虽然曾经同为曹操的谋士,但彼此间的关系却并不融洽。
荀彧以稳健著称,而郭嘉则以机智和胆识闻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