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就是高家地主以前的院子,他们的日子过得好奢侈,穷苦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他们却是使奴唤婢,山珍海味,这些都是剥削穷苦百姓的血汗钱得来的……”
正着着,前面有几人在一起指指点点大声的说。
叶佳荣转头看向老爷子。
地主家的儿子在这儿呢!
真正是尴尬得要命。
“谁说的,谁说高家地主是剥削劳苦老百姓的?”
冷不丁的旁边站一个满脸皱眉的老大爷怒声道:“你知道高家怎么发家的吗?”
叶佳荣惊讶的看了一眼他。
“老头子我叫周武,今年七十八岁,高家地主我比你们清楚,我家是高家的佃农。”老大爷冷哼道:“我就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些要胡言乱语,我每天花五块钱买票进来告诉你们什么是真实的东西。”
“高家是地主,没错,但是,人家高老爷一家人从来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十恶不赦,罪大恶极。”周老爷子道:“高家在清代乾隆年间迁到这里来的,那时候来这里来的大家族有周家,王家,李家,赵家,其他还有些散户人家。同样是一穷二白起家,为什么人家能发家呢?”
“那是因为高家兄弟团结,他们一共有兄弟四人,开荒种地建房子,一年比一年多,后来官府不准开荒了,他们的家底儿就已经起来了。高家人也不怕苦,去酒坊给人打杂工,后来学了酿酒的好本事;家里有积蓄后胆子就大了
起来,自己办了酿酒的作坊,最开始的时候,高家酒坊一个外人都没有。酿酒的高粱是自己种的,酿酒的工匠是自己人,酿酒的酒糟喂了许多大肥猪,大肥猪又有肥料,高家的庄稼比谁家的都长得好……”
一代一代的辛苦努力 ,一代代的攒下了家业。
“你都是高家的佃农了,居然还为高家唱赞歌。”
有人冷哼道:“果然是跪久了都站不起来了。”
“放屁!”
周武怒目而视。
“高家的地有多宽你知道吗?大半年安阳县都是他们的。你知道高家的租子是多少吗?”
“告诉你们,以前真正的恶地主,佃租是三七开,佃农三,地主七;也有四六开,五五开的。”周武想着老爹当年的感慨,说高老爷是世上少有的好人,可惜好人命不长啊:“周家是四六开,但是,四是东家的,佃农是六。你们知不知道,当年佃了高老爷地的人每年都能吃饱饭,高老爷的地佃农基本没有退佃的,谁家要是退佃,想来佃的人能抢破头。”
“别人家的佃农还要给东家做提供劳动力,比如东家要盖房子了,佃农就得去帮忙;东家有什么事儿需要人工的时候,喊一声,佃农就得去帮忙只有饭吃不给工钱。高老爷家,也帮忙,但是,人家高老爷的管家会记得谁来帮了忙,事毕后就会给工钱。”
“就在这个大院里,高家也有私塾,请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高
老爷传出的话是:谁家孩子愿意读都可以来旁听,不收束修!”
“真有这样的好地主?”
“那为什么劳苦百姓的孩子没有读书呢?”
“谁说没有,我就在高家的私塾读了十年书,后来出去学了医,我是一个退休大夫!”
“当年,和我一起读书的一共有六个孩子,可最后,他们只学了一阵子就出去了,有的是说读书苦,先生要打手板子;有的是家里没人干活,要回去帮忙种地。只有我,觉得读书好,先生讲得好;我爹认为:不出钱还能和少爷们一起读书是好事,占了老大的便宜,就让我好好读。越读得多书,我越是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不知不觉中,围着周武听他讲故事的游客越来越多。
很多人就唏嘘不已了。
原来,命运真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那些年我听说高家没人了,我一直很难过。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老爷家怎么就没有人了呢。”
“后来,听说高家有一个少爷还在,我回来找过,可惜我回来晚了,说是被高家的子孙后代接走了。”
“想着高家还有子孙后代存在,我又很欣慰。”
“我退休了,回到了安阳县安享晚年生活,看着高家大院修缮出来供人参观,这里的一景一物,确实和当年相差无几,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可惜 ,物是人非。”
“高家酒坊解放后改成了集体企业,安阳古镇一大半的铺子都
是高家的,高家的少爷也是无偿的捐了出来去。”
“我也听见了有些人故意的诋毁高家,说高老爷是地主恶霸,这一点,我不承认,只要我在一天,我就要讲一天,高老爷不是什么恶霸,高老爷是大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民族企业家。”
叶佳荣听得感慨万千。
这才是最真实的历史!
转身看自家老爷子的眼睛有点红。
“祖祖,您认得他吗?”
“小武子,比我小八岁,是个聪明的孩子。”
老爷子笑了笑,眼角的泪就滑了下来。
“祖祖,等会儿邀请他一起共进午餐,你们聊聊。”
“不了,没什么可聊的了。”
高老爷子果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