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的出现,对于家电行业的其他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从秋海诞生之后,创造了很多奇迹。
这些奇迹,是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复制的。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秋海的体量就已经完全超过了海尔海信这些老牌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秋海的发展潜力,并没有全部爆发出来。
关于这个,从它的海外市场发展态势就能看出来。
有人预估过,秋海的海外市场,一年起码能为秋海带回数十亿的外汇。
张瑞明现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秋海不断的往前跑。
而海尔,步履蹒跚的就像是一个老人,一心想追上秋海,却又无能为力,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拖越远。
这是一种很绝望的感觉。
他完全追不上快速发展的秋海。
海尔被淘汰,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想到这些,张瑞明心情十分的糟糕,把头发都揪乱了。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陈江海这个人特别喜欢剑走偏锋,而且次次能够成功。
秋海发展的这么快,内部的管理也能及时跟上。
这几年,秋海内部是出现了几次问题。
可是这些问题再张瑞明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唯一要说影响大点的,也就上次的那个贪污案了。
最后事实证明,这个贪污案对秋海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
因此张瑞明对陈江海的手腕也是由衷佩服。
年纪轻轻就能把一个企业管理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总的来说,秋海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让国内大部分企业都紧张了起来。
这也是陈江海想看到的结果。
他想借此来提醒和督促国内的企业,让他们能够顺应时代变化,主动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华夏现在的企业,说到底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他们有的野蛮发展,有的是向外资学习,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和摸索。
改革开放的国情摆在这里,想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并没有那么简单。
关于华夏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发展,陈江海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他现在做的事,就是把前世那些国际大企业的一些经验,做了相应的一些改变,然后用在了秋海身上。
光凭嘴说是毫无用处,大家更在意的是实践。
眼下秋海显然就是一根标杆。
因为秋海的成功,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必然会纷纷向秋海学习。
无形之下,秋海的发展,也会带动国内大企业的发展。
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好,就会让华夏内部的企业,发展的更好。
这自然也是陈江海渴望见到的结果。
当初陈江海喊出发展民族企业,这句话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
他可是是把这个目标当成一件大事来做。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的时间,国内关注的重点,就是秋海的这个国际质量标准体系。
然而,此时华夏国内的彩电市场,真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许多小型的彩电工厂已经全部倒闭了,中型的彩电企业还在苦苦支撑。
不过看眼下的状况,估计离死也不远了。
至于那些大型企业,仓库里的库存多的不成样子,全部都在发愁。
与这些企业恰恰相反的是,秋海彩电仓库里面库存量,少的有点可怜。
五万台不到的库存,根本不像是一个正常大企业应有的仓库。
童庆雄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为什么陈总之前要求缩减产量了。
今天的这个局面,想必陈总之前早就已经预料到了。
按照秋海之前的产量,秋海一个月的产量在十万台左右。
然而这两个月的彩电销量,低的令人发指。
秋海彩电国内和海外市场加起来,销量不到两万台。
不缩减产量的话,一个月秋海彩电的库存,就能达八万台左右。
几个月下来,这起码得有三四十万的库存了。
一想到这个数字,童庆雄的冷汗就出来了。
他现在对大老板的英明决策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这种局面都能预料到,简直比诸葛亮还神。
在童庆雄的心里,陈江海绝对是一个未卜先知的神人。
对于彩电市场的情况,陈江海早有估计,但是没想到会这么的惨烈。
随着外资彩电的进场,国内彩电市场十分的萎靡。
不过,陈江海也知道,这种萎靡马上就会消失。
本土的彩电企业,很快就会凶恶地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随之而来的彩电价格战,绝对是一场令人窒息的战争,杀的昏天暗地,血流漂橹。
通过这场战争,国货第一次战胜了外资企业,让国人看到了国货的希望。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希望如流星一般,一闪而过。
因为在这场战疫之中,国产品牌也是耗尽了最后的力量,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三月二十号,长宏的宁瑞峰看着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