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武侠修真>学霸快递员> 399 不同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99 不同意(1 / 2)

“这是什么情况?”齐年不解。

以前在寸岛开培训中心,村里也支持、乡里也支持,还出钱出力把船长做了一番大改造。现在做直播基地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乡长捧着他那个泡了枸杞的保温杯说:“你那个培训中心对你来讲是个培训中心,对我们来讲就是个扶贫基地。我们关心的不是培训,而是扶贫。培训中心每年可以培养大量的人,然后通过你的人力资源公司送到快递公司去上班。这就解决了就业和扶贫的问题。这我们当然支持。但是直播基地能解决多少就业、多少扶贫?”

“这……”齐年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那我们也可以培训主播啊。您知道现在市场上多缺主播吗?”

乡长摇摇头:“你一个月可以送500个学员去快递公司上班,你能送500个主播去上班吗?”

“这倒送不了。”

“那不结了?”

齐年陷入了沉思。当初培训中心的确是以扶贫为目的的,也的的确确是解决了扶贫的问题。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把寸岛上的大量富余闲散人员送到了岛外的快递公司就业。而这些贫困户省吃俭用把赚到的钱送到岛上。虽然这些钱暂时无法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但足以脱离贫困的困扰。

现在齐年提出来的是建一个直播基地,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寸岛人的想象。因为能跟着齐年做上电商、快递,和周边的乡、县比就已经是先人一步了。直播那可都是明星才能做的。最不济也是陶思娅、田双双这种长得好看的姑娘。普通人哪里敢想。

这一点齐年早就有心理准备。思维和认知远远不是教授知识这么简单的事儿。

关于认知,齐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认知的问题。这个事情在高学历的人群身上更是常见。这帮人都是一帮自负得不行的家伙,成天嘲笑别人没有认知,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才是没有认知的那一种人。

前不久,我在一个饭局上碰到一个教授。教授当着一帮企业家的面,夸夸其谈地讲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事后,有位企业家用一句话点评说:“这个什么教授当年是留校的吧。”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个教授其实根本就不了解现在的企业真正的问题所在,他所讲的那些问题,十年前就已经解决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认知和知识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容易掩盖自己认知上的不足。

认知是什么,是对事物的根本认知,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你掌握的知识再多,就算达到了精通量子力学的程度,也未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说:前几年Facebook的老板扎克伯格有很多照片流传于世。很多人都被这些照片感动了——这是一位多么朴素的亿万富翁啊?这是一位多么有爱的父亲啊?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照片都是谁拍出来的呢?难道都是不经意间自拍的吗?这个光线、这个角度、尤其是懂摄影的更能看得出来每次焦距都锁定得这么好。绝对都是出自专业摄影师之手?

说白了,扎克伯格的照片全都是摆拍的。

当你看出了这一点,你还认同他的人设吗?

这就是认知。认知这事儿玄乎吗?

要提高认知,你只不过是需要一种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学习的能力而已,和你的学历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那如何检验自己的认知呢?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这个检验的方法叫作“幸存者偏差”。听说这个词的人,请奖励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请自觉站到墙角反省。

“幸存者偏差”你必须要了解。只有了解这个,你的认知才能达到看清事物本质的标准。

也只有了解了这个,你才能明白大多数成功学都是胡扯,大多数著名公司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伟大,大多数创业故事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激动人心。

我们都喜欢听成功者的故事,我们也习惯去总结他们成功的规律,认为只要遵循那些规律,我们也能成功。

但是你知道这些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来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是学经济、金融的人经常听的故事,连巴菲特也讲过:

说是有100个人每个人拿出1万美元本钱参加赌大小的比赛,每两个人一组,获胜的人除了赢得输家手上所有的钱以外,还必须参加下一轮比赛,一直到比赛只剩最后一个人,那个最后的胜利者一个人就可以赢得所有人的钱,也就是获得100万美元。

接下来才是重点。

然后呢,那个获胜者就可以出一本书,名字叫作《我是怎样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

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有无数人开始研究获胜者,并且总结了一系列成功的规律。比如说:这个人是来自新泽西州的,这个是是种玉米的,这个人是戴着草帽参加比赛的,又或者说这个人在每场比赛之前都会摸一下下巴。

好,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